北宋太祖時期
趙匡胤聽到這里,心里藏著一肚子火。
這怎么回事啊!?
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黨爭!?
除了這個就沒得事做了!?
媽的,還有這群文人怎么回事啊!
燕云十六州沒弄回來就算了,實力不夠!
怎么打回來的還要往外拿!?
真是氣死朕了,瑪德!可算是知道前面那些氣到爆炸的朱元璋和李世民什么想法了!
……
“這上面的政治紛爭都在不斷地消耗呂公著的精力,這位已經年過七旬并且年老體弱的老臣特地向太后請辭,沒想到遭到了挽留,甚至高太后還給他升職了!”
“而被折磨到崩潰的也不止他一個,還有咱們的蘇軾,他雖然得到了高太后的器重,但是厭倦了朝堂上的紛爭,不少人都向他抱有敵意,甚至因此連累了蘇轍的仕途。”
“這些原因之下,蘇軾決定申請外放,拜拜了各位言官!”
“他的弟弟蘇轍雖然不似其兄那般耀眼,但是他的沉穩內斂,造就了他后面的步步高升。”
“不知蘇軾會不會想起當年的烏臺詩案,雖然已經物是人非,但唯一不變的卻還是人對于權利的貪婪。”
“而隨后這些為政者為打壓政敵而興起的文字獄,卻也將朝廷打入無盡的深淵。”
大明某種田小能手:看了這么久了,也覺得很煩,更不要說身處朝堂的那些人了!
大宋某少年士兵:不知道宋朝后面會怎么樣!
大唐某風流才子:一天到晚就知道打壓,真無語!
……
林可頓了頓,她的聲音又再度響起,只是多了絲哀愁。
“元佑四年二月,一直為調和黨爭而精力交瘁的老臣呂公著因病去世。”
“四月,知漢陽軍吳處厚上書彈劾曾經的首相蔡確在安州上任時心懷怨氣,對太皇太后高氏寫了詩文譏諷。”
“由此,掀起了歷史上著名的車蓋亭詩案。”
“吳處厚這個人,是個文采出眾,并且有實干能力的官員,他因為治河有方,曾記在江淮一帶被百姓立下生祠紀念。”
“而他與蔡確也有一段淵源,在蔡確年輕時,曾經跟隨吳處厚學習過一段時間的詩賦,因而在蔡確擔任宰相時,他希望蔡確能舉薦自己,但沒想到遭到了蔡確的拒絕。”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吳處厚他是反對變法的,但不久后他受到了王珪的看重,并且在后來的政治斗爭中傷害到了蔡確的利益。”
“所以蔡確阻攔了吳處厚的升遷,讓他多熬了二十多年的資歷,而后來蔡確又貶官至安州,他又以領導之位來為難老吳,這不是逼人家黑化嘛!”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吳處厚要彈劾他蔡確。”
大明某將士:就算是旁觀者的老子,都覺得蔡確這個人討厭的很!
大唐某賣魚佬:這么煩的人,也不怪吳處厚針對他,換老子說不定直接開揍了!
大宋某世家子弟:而且他故意讓他多熬了二十多年,估計他想想就恨!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