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話落在眾人的心上,心中無限沉重,像孫傅如此的臣子,北宋末年又不是少數,只是朝廷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還沒等他們惋惜,林可的聲音又悠悠傳來。
“金人對宋人這次的識務很滿意,而且開封這里的宋人已經搜刮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了,于是這群人準備收拾收拾回老家了。”
“不過在離開前還得干一件事,那就是得讓徽欽二帝[自覺]寫下禪讓詔書,立張邦昌為帝。”
“總得來說,這件事幾方人員都表示了同意,因為立張邦昌就意味著金人撤退回老家。“
”那么對于城內的百姓,他們是非常高興的,首先一個,少了金人,他們的安全是得到保證的。”
“在生死面前,一切看淡,所以這換個領導似乎也沒想的起來,所以這件事就這么有條不紊的進行了。”
“但問題是,就任皇帝一事上,金人同意了,宋人也算是同意了,只不過沒人去問張邦昌本人的意見,這不就出意外了!!!”
聽到此處,眾人是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后續,畢竟皇帝嘛,誰能想到就這個膽小的臣子有這個造化,雖然說是個傀儡!
于是,屏幕上的評論是一個接著一個:
大宋趙匡胤:不孝子孫啊!不孝子孫!
大唐李二鳳;行了,老趙!這都啥時候了,北宋都要亡了,還是看看南宋吧!!!
征北大將軍judy:確實啊,再氣也打不著他哇!南宋已經起飛,北宋已經掉地上了,還是看開點吧!
大宋神宗趙頊:......
樂觀達人蘇東坡:...話雖如此,可怎么聽著就這么憋屈呢!?
......
東漢時期
聽聞北宋最后是如此結局,就連劉秀也覺得唏噓。
他曾聽過北宋的那些人名,諸如蘇軾,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等人,一直流傳直后世。
想來宋朝的文學在當時達到了頂峰,只是就弱在了軍事。
想想此時,他們東漢倒是沒有這樣的煩惱,就是得休養生息。
不過他東漢后來是咋回事???
也不知道啥時候能輪到啊!
........
大明成化時期
朱見深別過眼,有點覺得宋廷所做實在有些嫌棄。
光一個地方就分成好幾派,求和的求和,主戰的主戰,還時不時穿插著墻頭草,賣主求榮的,能一心抵抗才怪呢!
要他說,金人差就差在,沒給宋廷留一線,現在使勁折騰,使勁屈辱。
幾十年后,輪到金哀宗不還一樣,被劈成兩半,留給南宋蒙古分!!
唉,就是可惜了其中忠義的臣子,為其效命至人生終點。
......
而聽到張邦昌不愿意的宋朝時空的官員忍不住嘴角一抽,這玩意還能拒絕不成???
隨后,林可就給了他們答案,張邦昌這貨還他娘的真不想當這個皇帝!!!
“張邦昌這個人吧,雖然膽小怕事,讓人很看不上這樣的人物。”
“但是,有時候這種特點也是保命符,就比如說他因為太膽小怕事,所以當時朝堂吵得最兇的時候往往會躲遠。“
”等到贏得那方出現,這人也會加入其中的隊伍,他自己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贏他跟誰!”
“在官場這個地方,這種活法也算是一套規則。“
”或許當時誰都沒有想到,這么一個墻頭草似的人物,竟然有一日也能坐到皇位!”
“不過,現在總感覺宋朝皇位這個東西又一再貶值了!這玩意兒沒人當啊!!“
宋朝皇帝們:(???????)…
林可的這一句吐槽,使得北宋好幾位皇帝破防,不是!?他們屁股底下的位置就這么嫌棄嗎??
他們唐朝和清朝不還為這個打得頭破血流的!!!
唐朝\/清朝皇帝:也不看看,坐上后是接爛攤子還是收拾爛攤子!
……
直播仍在繼續。
“很顯然,有著豐富職場體驗的張邦昌是不可能意識不到,他登位要面臨著什么!”
張邦昌:瑪德!這群金人還真狡猾!到時候一走了之,就留他一個人面對!!!
“于是,相比起王時雍那些人來說,張邦昌表現出了一種舍生就義的范,寧死都不當這個破皇帝!”
“畢竟,他只是被金人推出來當傀儡的,要出風頭的,對于一向要多遠就多滾多遠的張邦昌而言,這是要出大事哇!”
“而且,這一個不小心他的小命就有可能交代了,反正大家終點都一樣嘛,無非就是個名聲好壞的差別!”
“所以,張邦昌基于以上考慮,選擇為自己爭取一個體面的死法,說不定在千八百年后,還能被人評價忠義之士!”
“隨后,他也是發揮他慣有的特長,閉門不見,死扛著。”
“而金人那邊得知以后,也不管他真的假的,直接放話說他要是不即位,他們就洗城,所以壓力又給到了張邦昌這邊!”
“如果說要在百姓心中排一個仇恨排行榜的話,此時此刻的他們心中最為惱恨的一定是張邦昌。“
“所以被轉移了仇恨目標的百姓,自然一股腦的都去搞張邦昌了這個過程可以用幾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全城勸他登基!”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