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姑且算是求和信,卻遭到了judy的一頓批,比如說你個被齊泰他們矯詔的征虜大將軍,你看看,你他娘的征的是胡虜么!?啊!老子是胡虜嗎?”
“又比如,你家教你這么孝順的,我燕王,是老朱親兒子,前面的幾個哥哥,有一個算一個,都下去團聚了。”
太子朱標:”……”
秦王/晉王:(?o?o)
“周王也被建文害了,父皇母后就剩下我一個親孩子,你爹是咱爹的義子,有你這么照顧自家親戚的?“
“總之,朱棣的這封回信,將李景隆、朱允炆等人一頓罵,那幾個建文臣子,一口一個奸臣。”
李景隆:啊!西湖的水,我滴淚~
朱允炆:啊哈!難兄難弟一起走~
燕王/四叔,當回人吧!
“不過這段,在老四的起家傳記即奉天靖難記,還有一段離譜的描寫。“
”如果把這本書當做故事來看,燕王妥妥的熱血男主角,那么作為反派的小弟李景隆,那就是驕奢,不知邊界在哪的人物。”
“其中就描寫了,李景隆越發驕縱,各路的軍將,看見他都得磕頭,稱他為殿下。還有頭號反派建文帝,繼續支持他,送他什么斧鉞,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全掉在江底了,總結鱉孫干得事,老天都看不過去!”
“至于真實性,咱也不知道,不過李景隆再無腦,朱允炆再愚蠢,也不會如此行徑吧,否則老朱的眼光還挺讓人懷疑的!”
“別說哈!從結果看,老朱的眼光確實有點那什么!”
朱元璋:你這個后人,壞滴很!專看老朱他的笑話!
李景隆一副天塌了,劈死他都不敢這么想啊!他配么,還稱殿下,給文人抓住話語權,是不是勁都往他那使了!?
眾人一臉憐憫,這種行事作風,別說他們了,怕是連陛下都不信,有藍玉的例子在前,李景隆能干這么傻的事!?
不管如何,他這蠢笨的形象,到了后世,都不一定能摘掉呢!
“接下來就是戰況特別激烈,燕王朱棣的著名戰役——白河溝之戰。”
“已知李景隆一方有郭英、吳杰等將領,在奉天靖難記里,他的評價可謂是“花樣百出”,比如郭英,說他是老邁退縮,到了吳杰就是懦而無斷等等。”
聽到這里的明朝諸將:??!
“用一句話形容便是,諸將莫慌,對面的兵將,都是弟弟!”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從德州出發,另一路則是由郭英、吳杰帶隊,從真定出發,目的地—白溝河。”
托了建文帝的福,李景隆又拿了六十萬兵力,什么概念,歷史往前翻,擁有六十萬兵力,并且以多勝少還打贏了,咱只想得到王翦將軍指揮帶領的秦滅楚之戰了。”
王翦:贏,怎么不能贏啊!
“但李景隆的水平,哪比得上王翦將軍,這六十萬兵力,他把握不住,和前面五十萬一樣,前后協調容易亂。”
“這一點,燕王也明白,他覺得對面除了人還剩啥,他就不一樣,優勢在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