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也就這么和下屬說,大概起個鼓舞士氣的作用,沒多久,燕軍也出發,渡過玉馬河,駐扎于蘇家橋。”
"兩百余年前,北宋末年,白溝河也有一場戰事,盡管說宋軍表現得不咋地,還鬧出了笑話。"
宋朝所有人:這個時候就不要想起他們了!
“而今日的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一戰,規模遠超當日的宋遼,四月二十日,兩軍隔河對峙。
“據說當時下了大雨,平地深兩尺以上,朱棣方三日過后天晴才主動出擊。”
“也許這三日,是眾多戰士人生中的最后安逸時光,二十四日,天氣放晴,朱棣召見諸將作最后陣前講話,就是前面說的那一連串點評。”
萬朝眾人:別說,燕王在開打前,還是挺會來事的!
“對面的李景隆軍中,有一武將平安,早年前隨燕王出征過,熟悉燕王用兵之法,在出擊前,朱棣在河東岸放大炮,誤讓人以為此處是燕軍要渡河進攻。”
“實際上,是沿河西北方向發兵,而白河溝的位置,又是自西北流向東南,也就是說西北方向是上游,打仗嘛,誰不找個有利己方優勢的地形?!”
光屏另一端,聽了這話的李景隆暗道不妙,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又是燕王的高光時刻吧!?
正當他一縮再縮自己的存在感,卻聽見了朱棣被人伏擊!
李景隆:燕王,還有吃癟的時候!?
“然而燕王本以為騙過了李景隆,卻不料前方已有將領帶著數萬騎兵伏擊他,領軍者便是燕王的老熟人—平安。”
“就是開打前,朱棣作開戰宣言時,被他評價為剛愎自用的平安,此人驍勇善戰,作戰勇猛,不易對付。”
聞言,朱允炆心里的小人激動了,一直都是他這方的人,干不過四叔,總算輪到四叔吃癟了,就沖這,他高低也得看場熱鬧!
至于別的,別逗了,贏家都是四叔,他對歷史上的自己是半點指望都沒有!
差點被眾人目光刺到的朱棣:咋?!咱做叔叔的,讓讓大侄子怎么了?!
“兩軍開打前,朱棣依舊是那個畫風:平安豎子,從前跟著我出塞的小弟,今日他來也沒用,必叫他心膽具喪!”
“緊接著,兩軍各自派出精銳騎兵對沖,朱棣親率精銳,繞到平安后方,想要形成夾擊之勢,昔日耿炳文大概領略過燕王的這一招。”
耿炳文:”……”
“平安作為領軍的人物,很是悍勇,而人頭上燕軍也處于下風,順便提一句,朱棣身邊的宦官,奮勇非常,比如說鄭和,還有這個狗兒。”
“此戰中,內官狗兒,還有千戶谷允等人也沖在前面,試圖沖散敵陣,這不李景隆方的都指揮使何清,就被他們抓了!”
另一時空,朱元璋陰陽怪氣道:“哼,宦官,老四,后邊一連串權勢滔滔的宦官,都得謝謝你!”
“沒有你,哪有他們出頭的機會!”
“還有你那個好曾孫,咱想起就他娘的就來氣!”
朱棣沉默不語,這塊兒他理虧,不對啊!子孫干得破事,憑啥他背鍋!
他還想去找那個嘉靖呢,祖宗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還當什么子孫!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