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又到這兒,李景隆擺爛之余,又想請問呢,整個靖難之役,就他一直輸么?!
每回有點優勢,每回都是輸!
這是在講歷史么,這是在給他添堵呢!
……
直播仍在繼續。
“可燕王,又不是沒打過仗,怎么會給他時間,在高處修筑營壘,真要這么玩,他還靖什么難?”
“所以,話不多說,朱棣率領親衛,就發起強攻,結果自然是燕王更勝一籌,老李他又輸了,被斬殺上萬人,損失馬匹一萬多匹。”
“之后,接連勝利的朱棣,還命諸將圍攻濟南,不過這段史料,幾本書描述有些矛盾,甚至可以說是離譜。”
“比如說,鐵鉉詐降,喜迎燕王時準備伏擊,結果燕王倉惶逃命,在這內容的基礎,在另外的版本里,又出現了什么鐵鉉,懸掛老朱牌位,令燕軍不敢攻的故事。”
“嚯!好狂野的史料,哪個“天才”想出來的招,是真不怕老朱夢里找你來!?”
只覺得離了大譜,還有感有被冒犯的朱元璋,立馬跳腳,誰給他安排的,牌位都出來了,他怎么不寫,老朱親臨現場啊!!
“這是哪個混蛋編的!那拿咱的牌位試試!”
晉王朱棡對此,搶先發言:“都是老四,亂改史料,后邊可不有樣學樣嘛!”
朱棣心里了半分,這鍋他可不背,仔細想想,那段史料,…燕王倉惶逃命…。
只不過剛想說,卻被秦王朱樉給搶先了:“得了吧,這段里朱老四都中計敗走,他要是編,起碼得編排他大殺四方!”
眾人一聽,似乎也是這個道理。
“一定是大侄子那邊,文人編排的,爹,你可知道我的,哪能給爹,上這樣的橋段啊!?
燕王說得理直氣壯,仿佛這就是事實。
朱允炆:四叔,我還在呢…
朱元璋黑著臉,冷哼一聲:“別,咱都活到洪武三十一了,怎么就不知道,永樂大帝的創業史呢!”
朱棣:“………”
……
“另外還有,平安郭英這邊,準備派兵進攻德州之類的,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燕王聽說以后,嚇得不行。“
”怎么看,都覺得過于離譜,況且不論該操作的可行性,就如果燕王就是這樣的一個領導,那幫跟著他靖難的是傻子么?!”
“所以,這段記載的真實性,聽聽就算了,言歸正傳,當年六月,燕王連戰連勝,朱允炆郁悶了,他自打和四叔對抗開始,就沒贏過,于是呢,就派了一個人前去求和,緩和下叔侄關系。”
湘王朱柏陰陽怪氣:“允炆吶!輸著急,才知道緩和關系,是不是晚了點!”
同樣深受其害的皇子們補充道:“就是!咱們為四哥發言,你這大侄子,壞滴很!!”
朱棣:謝謝啊,人在現場,不找代言!
“只不過,燕王聽了這話,都得氣笑,打都打了這么久,你現在,和我說要緩和叔侄關系,是不是想得太好了點?!”
“對此,還是燕王的judy當然表示拒絕,不僅如此,他還特地寫了封信,送給他的大侄子朱允炆。”
“信的開篇,就說了一段,大侄子,做皇帝呢,應當會大中至正之道,然后話鋒一轉,又說,你那幫臣子,怎么就屢戰屢敗,咱怎么就屢戰屢勝呢!”(奉天靖難記)
“哎呀四叔我,其實也不咋想打勝仗,死得都是大明兒郎,咱能開心么!?”
“想知道四叔的必勝秘訣么,大侄子,一般人我還不告訴,聽好了,咱每次戰勝攻克,那都是有賴于,父皇母后的保佑!”
還健在馬皇后&朱元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