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朝廷軍也深以為然,特別是嚴重受損的真定軍,以前是糧多不用愁,現在就等著徐州送來。“
”所以吃點都要仔細計量,對于燕王本人而言,最先要做的就是,自然是截擊給他們運糧的隊伍。”
“那么徐州送補給了嗎,送的,不過就是,被judy給截胡了,他派出譚清等人,帶著一幫小弟,去騷擾中央軍的運糧隊,阻斷后勤。”
“如徐州附近、淮河,淝水,運河等河流附近的漕運船,糧車,都被燕軍燒毀,主打一個,我覺著你沒有,你就甭想要!”
“其實本來,這項任務是交給劉江的,但這家伙不知道怎么回事,怕了,就是不肯去,氣得judy差點想砍了他。”
被提前爆料的劉江:你說誰怕啊!!!
“而作為燕王敵對手的朝廷軍,何福,盛庸等人的感受可不美麗。時局發展至此,輪不到他們結束。“
“同時,又清楚地明白,雙方軍事策略上的不同,燕王此番南下,不在躲在應天的大侄子,也不在攻城略地,他的目的,從來就是為了中央軍,如何將他們趕入自己的陷阱。“
”關鍵是,這陷阱,還是他們自己跟在后頭,自愿進入的。”
另一時空的洪武年間,晉王朱棡脫口而出:”老四,平日里,不見你脾氣好,這都沒砍他!”
秦王朱樉補充:“就給老四留幾個吧,瞧瞧他那邊,一路走過來,損失了多少個武將,嘖嘖也是夠慘的!”
聽了這話,朱允炆氣個半死,他慘,我還慘呢,難道我方沒損失嗎?
就納悶了,朝廷兵多將也多,怎么就贏不了呢!
永樂一朝,朱高煦等,對靖難舊事,興趣不大,誰有他們這些參與其中的人清楚?
比起這個,漢王自然更關心,太子、大侄子即位后,他的結局。
......
“認識到這一點的何福,不打算繼續待在宿州,準備移動了,然后剛剛好和襲擾糧草的譚清等燕軍,來了一個“宿命般”的相遇。”
“中央軍騎兵前鋒,大概是宿州大店鎮的位置,雙方對視一眼,是死對頭,由于譚清沒帶多少人,所以就被朝廷軍給包圍了。”
“正是緊要關頭,他的領導,這場靖難的發起者—燕王本人,帶著小弟們,來救他了!”
“其中,前面提及的蒙古降將火耳灰等,奮勇殺敵。“
”這幾人大概從前和燕王有舊,所以被抓后,干脆跳槽到了燕王靖難集團,甚至燕王都沒怎么聽其他人的勸諫,相信他們并讓火耳灰當他的帶刀宿衛。”
“于是乎,這些人對燕王的看重很是感動,在本次行動中,對著昔日的隊友,今日的中央軍咔咔亂殺,什么,從前的同事情,不好意思,照砍無誤。”
“就在這個時候,何福也帶人趕到,雙方形成對峙局面,論資歷來講,比盛庸、平安等人,要老一點,所以接下來的爭斗,他是judy的主要對手。”
中央軍:〒_〒…以前喊人是兄弟,現在直接拿刀砍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