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時空的洪武年間,老朱沉默了,允炆下落不明,失蹤或是自焚?
結果都一樣,他朱允炆擔不起皇帝位,若不是標兒早逝,如何能讓孫子繼位。
莫非,一切命中注定?
一時間,殿中各人沒在言語,空氣瞬間凝滯,眾人面面相覷,心思各異。
若按傅友德他們武將所想:[將軍不才,累死三軍]。
皇帝也是一樣,將來的內戰,損失掉這么大批的人才,能避免就避免!
反正有的選,誰當皇帝,都不想要將來的建文帝,當他們的老板!
而縮在角落的朱允炆,一臉灰敗,心里默默流淚,后輩早說過這結局,還郁悶什么啊!
可惡的朱老四,他肯定被動體面了,什么自焚,說不定是他對我這個弱小又無助的侄子,下手了!
……
林可接著繼續:“這段描述,記載于《明太宗實錄》,嗯![叔慈侄孝,感人至深!]。明初這段時間,朱允炆不是下落不明,官方的確定性文件就是這樣公告的。”
“而在《明史》里,又說,那燒的面目全非,judy不相信,他大侄兒就這么去了,為了給他爹一個交代,他是不是得找一找啊!“
”于是朱棣不僅讓胡濙在大明內外找,就是在海上外國,也給鄭和下達了這項任務,judy就是一個關心侄子的好長輩!”
萬朝眾人:??????信他個鬼!
“但前朝的史書向來是后朝修撰,這本《明史》成書于清乾隆四年,編修兩次,跨度九十余年。”
老朱震驚,啥玩意兒,他大明一共就兩百七十六年,修還修了九十年,別是給咱瞎編什么亂七八糟的吧!
“其中參考的除了《明實錄》,還有不少關于建文逃出皇宮、當和尚等的民間傳說,但實際上,這些民間傳說,明后期才出現,永樂年間,基本上都趨于官方說法。”
“前面也說過,建文這幾個字,在judy那就是禁忌,沒人敢提,起碼也得等到朱高熾繼位,赦免靖難舊臣那會兒。”
“更別說,永樂年間,谷王朱橞,謀反啦!他宣傳建文實際上在他那,搞叛逆!”
剛登位的judy:???
“正所謂:為君者,愛民如子,那他們也不把自己當外人,皇家的瓜,一吃一個不吱聲,可惜老朱家沒出雍正這樣一個,公開采訪自己,解惑的人,不然更熱鬧!”
大清康熙&乾小四:這爹(兒子),啥都往外說!
“八卦,向來越傳越離譜,甭管有多不可靠,傳的同時,還會補充細節,就好比建文這事吧,傳到后面,越豐富。”
“比如說老朱給他孫子留了神器錦囊,幾個大臣跟著一塊跑的,還有剃發著僧服,從小道逃走了等等。“
”各類說法都比較離奇、玄乎,總體上是跑遍了大江南北,還有什么遺跡傳說,甚至于,其中的經過、路線、結局被人記載于文人筆記、小說之中。”
“這背后的原因,大概率是和明中期開始,朝臣和文人為建文昭雪有關,不過相比建文,還是朱老四會當皇帝!”
朱允炆:???哦悲傷辣么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