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楊鳴坐在嘎南倉庫辦公室內,仔細翻閱著王海給他的資料。
喬氏家族,一個在保市盤踞了多年的龐然大物。
資料顯示,這個家族的掌舵人是喬松濤,一個從農村闖出來的梟雄。
他出身貧寒,十五歲就開始闖蕩江湖。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敏銳地抓住了邊貿開放的機遇,從木材加工起家,而后涉足汽修行業。
但這些都只是表象,真正讓喬氏家族在保市立足的,是他們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網絡。
楊鳴的目光在文件上游移,勾勒出一個盤根錯節的地下帝國。
2000年后,喬松濤開始大刀闊斧地擴張版圖。
他扶持長子喬明遠、次子喬明志分別涉足金融和實業以及基建。
在表面上,他們開辦小額貸款公司、礦泉水廠、水電站等合法企業,暗地里,卻在編織一張無形的權力之網。
最令人矚目的是喬氏家族的運作手法。
他們不像傳統的黑道組織那樣靠蠻力稱霸,而是通過一系列精密的布局,將商業和地下勢力完美結合。
不得不說這個喬氏家族和翰海的運作模式很像,不過他們卻要比翰海更加龐大。
楊鳴看著窗外,手中喬氏家族的資料不斷翻動,紙張發出細微的聲響。
這兩年在地下世界摸爬滾打,讓他逐漸領悟到這一行最深刻的真相。
所謂“三省大哥”、“西南王”這樣的稱號,說到底不過是江湖上的虛名。
就像眼前的資料所示,喬氏家族在保市經營了三十年,手眼通天,卻也只能在一畝三分地上稱王稱霸。
出了保市,說話就不那么管用了。
這就是地下世界最實在的規矩——地盤就是地盤,誰都別想真正統治一個省,更別說三省了。
但名氣,卻是另一回事。
張志強這些年在滇南的布局,雖然實際控制的地盤不過是納市一隅,但“張志強”這三個字,在整個滇南都有著特殊的分量。
這種分量不是靠地盤來丈量的,而是靠著多年經營積累的江湖威望。
當人們談起張志強,不會去計較他能在哪個城市呼風喚雨,而是記得:這是個有手腕的人物,這是個值得合作的伙伴。
就拿現在的局面來說,翰海要插手衙門的工程,還得給喬家打招呼。
但因為張志強的名氣,這個門好進得多。
名氣就像一張無形的通行證,讓人在陌生的地盤上也能找到說話的底氣。
這就是地下世界最吊詭的地方,你不可能真的統治一方,但名聲卻能讓你在每個角落都吃得開。
可名氣歸名氣,地盤歸地盤。
張志強再有名,到了保市還得給喬家面子。
喬家再強,出了保市照樣得看人眼色。
這就是道上的生存法則,名氣能讓你走得順,但不能讓你為所欲為。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規矩,都有盤根錯節的關系網。
想要跨區域發展,光靠名氣還不夠,還得重新經營人脈。
如今張志強去外省發展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年,他始終面臨一個困境:地方勢力的天花板。
傳統勢力越是根深蒂固,越是難以突破固有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