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仰光的商界,金貴和是一個另類。
他的辦公室設在金森木業總部大樓,那是一間被包裹的密室,空氣中永遠飄蕩著若有若無的檀娜卡味。
與他那個常年混跡于撣邦叢林的哥哥不同,金貴和更像一個精于算計的人。
年輕時在仰光大學學習國際貿易的經歷,讓他對市場有著異常敏銳的嗅覺。
正是他的遠見,讓金森木業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抓住機遇,將柚木銷售渠道打入華夏市場。
那時的華夏,正處于經濟騰飛的起點,對高端木材的需求與日俱增。
然而,在這個表面上專注于商業的男人心里,卻藏著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
那是關于權力、嫉妒,以及一個兄長的陰影。
金森,這個在撣邦土生土長的林場主,憑借著與當地民兵武裝的關系,獲得了最優質的林地采伐權。
他粗獷、豪爽,在叢林中如魚得水。
每次從撣邦回來,他都會帶著一身泥土和汗水的氣息,在董事會上大刀闊斧地做決定。
這種專斷獨行的作風,讓精心謀劃每一步棋的金貴和深感不滿。
在他眼中,哥哥的決策方式就像撣邦的叢林一樣原始。
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盡管是他開拓了華夏市場,制定了完整的營銷策略,但公司的實權始終牢牢掌握在金森手中。
背叛的種子,就是在這樣的怨恨中悄然生長。
金貴和開始秘密記錄公司的每一筆異常交易,特別是那些與克欽邦和撣邦民兵有關的賬目。
他知道,在緬甸的木材生意中,見不得光的交易就像雨季的濕氣一樣無處不在。
這些記錄,最終成為了他與某些勢力談判的籌碼。
那天,金森的座駕在仰光郊區的公路上翻車。
官方的報告將這起事故歸結為醉駕,但知情人都心照不宣——金森從不在談生意時飲酒。
事發前,他剛剛結束與一位克欽軍閥的秘密會面,那場會面的內容,至今仍是一個謎。
金森的離世,讓金貴和獲得了更多話語權,但他的侄子金瑞的回歸打亂了他的計劃。
這個在新加坡留學的年輕人繼承了大部分股份,卻完全不懂緬甸的生意規則。
他那些激進的改革措施,正在動搖金貴和經營多年的關系網絡。
如今的金貴和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那間密室,隔著落地窗俯瞰仰光河。
只是他的眼神愈發深邃,仿佛正在等待一個新的機會,一個能讓他徹底掌控金森木業的契機。
……
一家中式茶樓,三樓的荷塘月色廳里,檀木的香氣與普洱的醇香交織在一起,在午后的陽光中凝成一片曖昧的氤氳。
楊鳴坐在太師椅上,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茶杯邊緣。
普洱茶的香氣在鼻尖縈繞,林昌盛坐在一旁,臉上掛著笑容。
“老弟,還是那句話,在仰光別的我不敢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什么需要幫忙,你盡管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