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與四眼的合作,以一種近乎注定的速度迅速敲定。
期間,四眼幾次專程拜訪楊鳴,言辭懇切,態度謙和。
他主動提出要給楊鳴分一杯羹,這種示好背后,既是對楊鳴當初的幫助,也是在試探對方目前在翰海的處境。
然而楊鳴始終保持著不卑不亢的距離,既不拒絕也不接受,讓人難以捉摸。
他的猶豫并非源于對“五號”生意的道德評判,而是來自一種難以言說的直覺。
這種直覺,往往在地下世界的生存法則中,比任何情報都來得珍貴。
幾周前,王海那句看似隨意的提及,卻讓楊鳴瞬間警覺。
納市執法隊的“女包公”章融即將調動的消息,像一片輕飄飄的羽毛,卻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
章融這個名字,在納市的地下世界里如雷貫耳。
她在任期間的那些彪炳戰績,不僅是簡歷上的璀璨明珠,更是地下世界的噩夢。
楊鳴與她的那次會面雖然言語不多,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章融的性格,她絕不會在調任前平靜離場。
這種臨別秀,往往是最驚心動魄的華彩樂章。
楊鳴試圖通過任杰打探虛實,卻收到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回絕。
在章融調任前,任杰拒絕與他見面。
這種反常的謹慎,本身就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警示。
然而,這些微妙的征兆和直覺,楊鳴選擇了埋在心底。
以他目前的處境,有些話說出來反而顯得多余。
張志強在納市經營多年,與衙門的紐帶盤根錯節,他更相信自己的經驗和判斷,而非一個年輕人的直覺。
況且,就算楊鳴的預感成真,翰海真的能改變自己的本質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就像當初張志強立下的“不碰五號”的規矩一樣,在利益的驅使下,所有的底線都會被重新定義,所有的規則都會被重新解釋。
……
兩個月的時光悄然流逝,翰海的版圖在不斷擴張。
“五號”的運輸渠道已經完全打通,與省城的孫曉國也達成了合作。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公司的資金鏈逐漸修復,重新煥發出生機。
楊鳴的玉石工廠也在華成中的運作下開始破土動工。
不過他依然保持著嚴格的作息規律,早上在嘎南倉庫處理事務,午間巡視滄西沙廠,下午則在玉石市場中穿梭,偶爾抽空去王海那里坐坐。
這天晚上九點,楊鳴如常回到家中。
張靜正在書房里整理文件,臺燈的光暈籠罩著她專注的側顏。
洗漱過后,他在客廳的真皮沙發上看了會書,直到十點半才回到臥室。
不久,張靜也推門而入,兩人默契地躺下,讓沉默填滿了這個私密的空間。
凌晨一點多,刺耳的電話鈴聲突兀地劃破夜的寧靜。
“喂?什么?”張靜的聲音在黑暗中格外清晰,“行,我知道了……好,我現在就過去。”
楊鳴緩緩睜開眼,手機的藍光勾勒出張靜精致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