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方面呢?”楊鳴直接問道。
唐德收起笑容:“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信用風險。平臺如何保證借款人按時還款?這需要完善的風控體系,包括但不限于實地考察、擔保抵押、數據風控等。二級風控體系主要包括貸前審核、貸中監控和貸后管理三個環節。”
他在筆記本上調出另一張圖表:“第二,流動性風險。p2p平臺通常會把出借人的錢鎖定一段時間,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如果出借人集中提現,而借款人的錢還沒收回來,就會出現資金鏈斷裂。”
“第三,合規風險。”唐德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目前國內對p2p的監管還處于空白期,但隨著行業發展,監管必然會跟上。以后可能會出臺相關政策,如果平臺的運營模式與未來的監管方向不符,可能面臨轉型甚至關閉的風險。”
楊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法律上呢?這個模式合法嗎?”
“目前處于灰色地帶。”唐德直言不諱,“根據現行《貸款通則》,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是允許的,但不得以借貸為業。p2p平臺作為信息中介,理論上不直接參與借貸,只提供信息撮合服務,所以有法律空間。”
他停頓了一下,又補充道:“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平臺自己做資金池,即吸收資金后自行放貸,而非真正的點對點撮合,就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甚至是非法集資。”
“資金規模和收益怎么樣?”楊鳴問道。
“目前國內已有的幾家平臺,月交易額在幾千萬到幾億不等。”唐德拿出一份資料,“以一家做得比較好的平臺為例,去年全年交易額13億,平均收取2.8%的手續費,凈利潤約3600萬。”
他又打開電腦上的另一個文件:“如果平臺做大,比如月交易額做到10億,按2%的手續費計算,一年能有2.4億的收入。扣除運營成本、壞賬準備金等,凈利潤可達到8000萬到1億。”
楊鳴和狄明交換了一個眼神。
“聽起來很誘人。”楊鳴說,“但要做到月交易額10億,需要多大規模的運營團隊?”
“至少100人。”唐德回答,“包括風控部門30人,客服團隊20人,it技術15人,市場銷售30人,財務法務和行政管理10-15人。初期投入在2000萬左右,包括技術開發、辦公場地、人員招聘、市場推廣等。”
他合上筆記本:“當然,這只是保守估計。如果要做得更大,比如進入全國市場,投入和團隊規模都要翻倍。另外,資金池建設也很關鍵,平臺需要準備一定比例的風險準備金,用于應對可能的壞賬。業內通常建議準備金比例不低于放貸總額的10%。”
楊鳴點點頭:“如果現在進入這個市場,前景如何?”
“時機很好。”唐德臉上露出自信的微笑,“目前國內p2p行業處于起步階段,頭部玩家還未形成,市場教育成本較高,但增長潛力巨大。英國最大的p2p平臺zopa,累計交易額超過20億英鎊。美國的lendgcb去年交易額達到15億美元。國內市場體量更大,潛力不言而喻。”
他補充道:“但挑戰也很大。一是獲客成本高,信任難建立;二是風控體系需要時間積累數據和經驗;三是隨著行業發展,未來幾年監管必然趨嚴,平臺需要有足夠的合規能力和轉型空間。”
楊鳴沉吟片刻:“你覺得,一年能解決五個億的債務,通過做p2p,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