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鳴從文件夾中抽出一份商業計劃書:“我們的p2p平臺將主要面向三類客戶: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和有穩定收入的白領。這些群體往往有資金需求,但難以從傳統銀行獲得貸款。”
他翻到下一頁:“平臺的運作模式采用真實點對點模式,而非資金池模式。每筆借款都會有明確的借款人信息和用途,投資人可以自由選擇投資對象。平臺收取2.5%到3%的中介服務費。”
“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將建立三級風控體系:貸前審核、貸中監控和貸后管理。每個借款人都需要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收入證明和征信報告。對于大額貸款,還需要提供抵押物或擔保人。”
湯志龍點點頭:“風控確實是核心。不過,你打算怎么解決獲客問題?p2p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建立用戶信任。”
“我有兩個渠道。”楊鳴自信地說,“一是眾興的現有客戶網絡。我們在隆城有多家酒店、娛樂場所和物業管理公司,接觸了大量的商戶和消費者。這些都是潛在的借款人和出借人。”
“二是與當地企業合作。比如與房產中介合作,為購房者提供首付貸款。與裝修公司合作,為裝修客戶提供分期服務。與教育培訓機構合作,為學員提供學費貸款等。”
湯志龍露出贊許的神色:“這個思路不錯。利用場景金融的方式獲客,確實能降低獲客成本。”
他轉過話題:“那么資金規模你打算做多大?”
“初期目標是月交易額5000萬,一年內達到3億。”楊鳴說,“按3%的服務費計算,年收入約1億左右。扣除運營成本和壞賬準備金,凈利潤應該在3000萬到4000萬之間。”
湯志龍眉頭一挑:“目標似乎不算太高啊?”
“穩健發展更重要。”楊鳴認真地說,“p2p行業風險較大,一旦擴張過快,很容易出現問題。我的策略是先小規模試水,積累經驗和數據,然后再逐步擴大規模。”
湯志龍點點頭,心里對楊鳴的謹慎態度有了新的認識。
這個年輕人不僅有魄力,還很理性,不被高利潤沖昏頭腦。
“那么,初始投資需要多少?”湯志龍問道。
“3000萬。”楊鳴回答,“包括技術開發1000萬,風險準備金1000萬,運營資金1000萬。”
他補充道:“如果按照我們之前討論的,湯總出資60%,那就是1800萬。剩下的1200萬由我負責。”
湯志龍皺了皺眉:“你不是說所有資金由我出嗎?”
“那是另一種合作模式。”楊鳴解釋道,“如果湯總愿意提供全部資金,那么我們可以調整股權比例。你持股70%,我持股30%。但在投票權上,依然保持平等。”
湯志龍思考了片刻:“好,就這么定了。我出全部資金,持股70%。”
“那么,關于團隊組建和日常運營,我有個建議。”楊鳴說,“公司的核心團隊由我來組建,包括ceo、cto、風控總監等。湯總可以派一位副總經理,負責財務監督和投資者關系維護。”
湯志龍點頭同意:“我會派我的侄子湯明過來。他在新加坡留學回來,學的就是金融,正好可以鍛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