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張文山之死帶來的慘痛教訓后,秦天誠深刻認識到一個道理,要想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在體質內有自己的人。
光有錢和道上的兄弟還不夠,真正的保護傘只能來自權力本身。
余健的出現讓秦天誠看到了希望。
這個年輕人有文化,有野心,更重要的是已經被他徹底改造過。
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把這顆種子種到合適的土壤里,然后耐心等待它生根發芽。
秦天誠首先安排余健參加考公。
通過一些關系運作,加上余健本身的文化水平,他順利通過了考試。
秦天誠動用了自己僅有的一些關系,讓余健被分配到了團市委工作。
團市委雖然不是核心權力部門,但對于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來說,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起點。
更重要的是,團市委是培養年輕干部的地方,在這里表現出色的人往往會被重點關注,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但秦天誠的布局遠不止于此。
他深知在體質內單純靠能力往上爬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合適的關系網絡。
于是他開始為余健的婚姻操心起來。
通過精心安排,秦天誠讓余健在一次文藝晚會上認識了市委宣傳部長的女兒張慧。
張慧比余健小兩歲,剛從師范學校畢業,在市里的一所小學當老師。
她長相清秀,性格溫和,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優越。
余健很快就對張慧展開了追求。
他利用在團市委工作的便利,經常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在這些場合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文化修養和組織能力。
張慧對這個戴著眼鏡、談吐不凡的年輕干部印象很好,兩人的關系發展得很順利。
一年后,余健和張慧結婚了。
婚禮辦得很隆重,市里的很多領導都到場祝賀。
從那一刻起,余健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干部,而是有著深厚背景的潛力股。
有了岳父這層關系,余健在團市委的工作如魚得水。
他負責青年工作和宣傳工作,表現出色,經常能接觸到市里的主要領導。
秦天誠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他,有時候是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有時候是幫他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但從來不留下任何痕跡。
余健的仕途之路開始平步青云。
三年后,他從團市委的一般干事升為副科級干部,之后成為正科級,再之后被提拔為團市委副書記……
每一次提拔,背后都有秦天誠的暗中助力,但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余健個人能力的體現。
在這個過程中,秦天誠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心。
他從來沒有讓余健為他做過任何具體的事情,從來沒有向余健提出過任何要求。
他只是默默地投資,默默地支持,等待著收獲的那一天。
余健當然清楚自己和秦天誠的關系。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一切都離不開這個男人的支持,也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和秦天誠綁在了一起,無法掙脫。
但他并不為此感到痛苦,反而開始享受這種生活。
權力帶來的快感讓余健沉醉。
他發現有了地位之后,以前那些高不可攀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
別人對他的恭敬,下屬的忠誠,各種利益的交換,這些都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更重要的是,余健發現自己在這個游戲中表現得相當出色。
他學會了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游刃有余,學會了如何在利益交換中獲得最大化的收益,學會了如何在權力斗爭中保護自己。
這些技能讓他在衙場上越走越遠,地位越來越高。
金錢也隨之而來。
他住上了大房子,開上了好車,妻子張慧也過上了闊太太的生活。
這一切都讓余健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直到多年后,他開始反省,開始后悔,開始痛恨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可世上沒有后悔藥,時間不可能倒回。
……
一輛黑色的奧迪緩緩駛進別墅的院子。
車門打開,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走了下來。
這就是余健。
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年輕干部已經變成了一個威嚴十足的中年男人。
他身材保持得很好,沒有那種發福的跡象,穿著一套剪裁得體的深藍色西裝,腳上是一雙擦得锃亮的皮鞋。
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痕跡,但那種從容不迫的氣質卻更加明顯了。
最大的變化是他的眼神。
當年那種青澀和迷茫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不可測的沉穩。
這是長期在高位上歷練出來的氣質,舉手投足之間都透著一種不怒自威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