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浩沒有過多解釋技術細節,而是重點強調收益。
他告訴李華,這種生意的利潤率很高,而且風險可控。
網吧只需要提供場地和網絡,技術方面的事情全部由他負責。
如果出了問題,責任也由他承擔,絕對不會連累到李華。
最關鍵的是,狄浩承諾給李華百分之三十的分成。
按照他的預期,每臺服務器每月至少能賺一萬多,李華能拿到三四千。
對一家小網吧來說,這已經是很可觀的額外收入了。
李華心動了,但還是有些擔心。
狄浩看出了他的顧慮,提出可以先試一個月,如果李華覺得有問題,隨時可以終止合作。
這個條件讓李華放下了心里的石頭,最終同意了。
有了第一家網吧的配合,狄浩開始采購設備。
三萬塊錢的啟動資金確實不多,但足夠買幾臺配置不錯的服務器了。
狄浩沒有買全新的設備,而是從電腦城淘了一些二手服務器,性能夠用,價格便宜很多。
設備到了之后,安裝調試花了狄浩兩天時間。
期間出現了不少小問題,有些是硬件兼容性問題,有些是網絡配置問題。
狄浩一個人忙得焦頭爛額,哈兒和錢彥彬他們在旁邊幫不上忙,只能打打下手。
錢彥彬看著狄浩對著一堆機器敲敲打打,心里很是疑惑。
這些破鐵疙瘩真的能賺錢?
看起來和網吧里的電腦也差不多啊。
小板凳倒是對這些有點興趣,畢竟他是網管出身,但狄浩做的那些操作他也看不懂。
最讓他們不理解的是,狄浩花了大半天時間在電腦上寫代碼,敲擊鍵盤的聲音格外清脆。
哈兒忍不住問狄浩在做什么,狄浩只是說在“優化系統配置”,具體的解釋他也懶得說,反正這些人也聽不懂。
第三天,服務器終于正常運行了。
狄浩通過一些網絡渠道,開始尋找潛在客戶。
他在幾個相關的論壇和群里發布了服務信息,措辭很含蓄,但內行人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效果比狄浩預期的還要好。
第一天就有三個客戶主動聯系他,詢問服務詳情和價格。
狄浩的報價不便宜,但在市場上還算合理。
這些客戶對價格并不敏感,他們更關心的是服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狄浩向客戶保證,他的服務器都部署在不同的地方,ip地址分散。
而且他會定期更換服務器位置,確保服務的連續性。
這些承諾打消了客戶的疑慮,當天就有兩個人付了預付款。
哈兒看到狄浩收到轉賬短信,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就這么簡單地敲幾下鍵盤,就有人往他的卡里打錢?
這比收保護費容易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