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今年48歲,在金融圈摸爬滾打了二十年。
2008年金融危機時,他精準預判,提前做空相關股票,一戰成名賺了30億。
2015年股災期間,他又憑借敏銳的嗅覺,在股市崩盤前全身而退,保住了客戶的資金。
現在他掌管的私募基金規模超過200億,在業內算是一線人物。
華爾街日報曾經把他評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投資人”之一。
但最近幾個月,何勝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奇怪的對手。
電腦開機后,何勝點開了交易軟件。
屏幕上密密麻麻都是k線圖和數據。
他先看了看今天的持倉,然后切換到成交記錄。
臉色瞬間變得難看起來。
上午他在東方電子上建了5000萬的多頭倉位,下午股價確實按預期上漲了。
但就在收盤前半小時,有人突然開始大量拋售,股價被砸了下來。
何勝來不及反應,最終虧損了800萬。
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次了。
他拿起桌上的座機,撥了個內線號碼。
“到我辦公室來。”
幾分鐘后,辦公室門被推開。
走進來的是個三十五六歲的男人,戴著金絲邊眼鏡,身材偏瘦,看起來很精明。
余博軍,哈佛商學院ba,曾在高盛工作過五年,專門負責亞洲市場的量化交易。
2016年被何勝挖過來,現在是華泰資本的首席分析師,也是何勝最信任的智囊之一。
“現在什么情況?”何勝開門見山地問。
余博軍拉了把椅子坐下,神色凝重:“那只地鼠還沒抓到。”
聽到這個消息,何勝的臉色更難看了。
幾個月前,何勝就發現有一只無形的手在和他作對。
在股市上,對方似乎就是沖著自己來的。
不管何勝買什么股票,建什么倉位,對方總能精確地找到他的軟肋,然后狠狠地咬上一口。
他們搏殺了好幾次,但對方十分狡猾,每次見好就收,從不戀戰。
往往是何勝剛要反擊,對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把他們耍得團團轉。
最氣人的是,對方的資金規模并不大,每次出手最多也就幾千萬。
但就是這幾千萬,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何勝致命一擊。
于是何勝給那個家伙取了個外號,叫“地鼠”。
而他們則像是在打地鼠游戲,每次都以為要抓到了,結果對方又從另一個洞里鉆了出來。
“你們技術部門分析得怎么樣?”何勝點燃一根古巴雪茄。
“很奇怪。”余博軍推了推眼鏡,“對方的ip地址根本鎖定不到,而且使用的交易賬戶也在變化。我們查了那些賬戶的開戶信息,都是正常的個人投資者,沒有任何關聯性。”
“會不會是某個大機構在故意隱藏身份?”何勝吐出一口煙霧。
“我也這么想過,但不太像。”余博軍搖頭,“如果是大機構,資金規模不會這么小,而且操作手法也不是機構的風格。更像是一個高手在單打獨斗。”
何勝沉思了一會兒。
他在金融圈混了這么多年,見過各種各樣的對手,但像“地鼠”這樣的還是第一次遇到。
對方不貪心,每次賺個千把萬就收手,從不給何勝反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