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流程,從收購到包裝完成,大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楊鳴掐滅了手中的煙,“然后申報上市,再需要一年左右。整個過程預計兩年半到三年。”
趙華玲在腦海中構建著整個時間線。
三年的時間,足夠他們完成大部分灰色資產的剝離和轉換。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間周期也符合他們逐步轉型的策略,不會因為過于激進而引起不必要的關注。
“還有,”她說道,“借殼上市的時候,我們需要確保自己的主業足夠干凈,能夠通過監管審核。”
這個問題觸及了整個計劃的核心。
楊鳴在內心深處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不在于如何洗掉那些黑錢,而在于如何建立一個完全合規的商業集團。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三年時間的原因。”他說道,“三年時間,足夠我們完成所有灰色業務的剝離,同時建立起足夠規模的合規業務。到那時,我們的集團將是一個完全干凈的商業實體。”
在楊鳴的思維構架中,借殼上市如同一場精心設計的身份置換游戲。
這個游戲的核心在于,一家無法直接獲得上市資格的公司,通過收購一家已經上市但經營困難的“殼公司”,從而間接獲得在證券市場交易的資格。
就像一個無法獲得城市戶口的外來者,通過與擁有戶口的本地人結婚,最終獲得了在這座城市合法生存的權利。
對于楊鳴而言,這種操作模式具有近乎完美的戰略價值。
目前他的產業承載著太多灰色歷史,直接申請上市如同在陽光下展示一件沾滿污漬的衣服,必然會引起監管層的嚴格審查。
而借殼上市則提供了一條迂回的路徑,先讓一家相對干凈的影視公司獲得上市地位,然后再將集團的優質資產逐步注入這個合法的資本平臺。
傳統的上市流程是一個極其復雜和漫長的過程。
一家公司從決定上市到最終在交易所敲鐘,通常需要經歷股份制改造、財務規范、中介機構進駐、申報材料準備、監管審核、路演詢價等多個階段。
每個階段都如同一道關卡,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治理結構、業務合規性進行層層篩選。
這個過程不僅耗時兩到三年,更關鍵的是,任何歷史問題都可能在這種顯微鏡般的審查中被放大。
而借殼上市的精妙之處在于,它將這個復雜的過程分解為兩個相對簡單的步驟。
首先,收購一家已經完成所有上市程序的公司,這個過程主要涉及的是股權交易,而非重新審核。
其次,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將真正想要上市的資產注入這個“殼”中,這個過程雖然也需要監管審批,但審核標準相對寬松。
在這種操作模式中,那家被收購的影視公司扮演著關鍵的橋梁角色。
它不僅是楊鳴集團進入資本市場的通道,更是整個資產洗白過程的核心工具。
通過影視項目的制作、發行、版權交易等業務活動,大量的灰色資金可以以合法的商業收入形式進入公司賬面,然后再通過分紅、投資等方式重新配置到集團的其他業務板塊。
這種轉換的深層意義,代表著整個時代的變遷。
傳統的積累方式正在失效,新的游戲規則正在確立。
那些能夠適應這種變化的人將在新的秩序中獲得位置,而那些固守舊有模式的人則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命運。
而楊鳴顯然是前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