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滔遠和楊杰潮認識的時候,兩個人都在杭城打工,住在城中村的出租屋里,六個人擠一間房,月租金兩百塊錢。
房間不到二十平米,放了三張上下鋪,中間只能勉強站一個人。
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冷得像冰窖。
他們在建筑工地上扛水泥、搬磚頭,一天干十幾個小時,一個月能拿一千多塊錢。
工頭經常克扣工資,有時候干了三個月才結一次賬,還要扣掉各種莫名其妙的費用。
那些年,他們幾個人抱團取暖。
邵慶是其中年紀最小的一個,十八歲就出來打工了。
他父母在老家開了個小飯館,生意不好,養活一家人都困難。
邵慶從小跟著父母學做菜,手藝還可以,但不愿意守著那個小飯館過一輩子。
他說他的夢想是在杭城市中心開一家三層樓的大飯店,像電視里演的那樣,燈火通明,客人絡繹不絕。
何滔遠和楊杰潮聽了都笑,但沒有人嘲笑他。
那個年代,窮人都有夢想。
何滔遠和楊杰潮走得最近。
兩個人年紀相仿,都能吃苦,也都聰明。
何滔遠性格直,遇到不平的事會站出來。
楊杰潮腦子轉得快,懂得察言觀色,知道什么時候該忍,什么時候該出頭。
在工地上干了幾年后,楊杰潮說不能一輩子給別人打工,得想辦法自己干點什么。
那時候杭城到處都在建房子,工程多得做不完。
楊杰潮看準了這個機會,想自己承包點小工程。
但是沒有關系,沒有資金,連門都摸不到。
轉機出現在一個下雨天。
那天楊杰潮在一家茶樓門口躲雨,碰到了一個中年男人。
男人的車拋錨了,站在雨里打電話叫拖車。
楊杰潮主動上前幫忙,陪著那個男人等了一個多小時,還買了兩瓶水。
那個男人叫周建國,是杭城一家工程公司的老板。
周建國對楊杰潮印象不錯,留了個電話。
后來楊杰潮隔三差五地給周建國打電話,約他吃飯、喝茶,慢慢混熟了。
周建國有個女兒,叫周麗華,三十歲,長得不好看,性格強勢,一直沒嫁出去。
楊杰潮開始追求周麗華。
何滔遠勸過他,說不能拿自己的幸福做賭注。
楊杰潮笑著說,賺不到錢談什么幸福。
半年后,楊杰潮和周麗華結婚了。
婚后,周建國開始帶著楊杰潮做工程。
從最小的分包工程開始,一點點教他怎么跑關系,怎么談價格,怎么管理工人。
楊杰潮學得很快,也很賣力。
周建國看在女兒的面子上,把一些小項目交給他做。
楊杰潮賺到了第一桶金。
他把何滔遠、邵慶和其他幾個兄弟都叫過來,說以后跟著他干,保證大家都能賺到錢。
那時候楊杰潮還是以前的楊杰潮。
他記得每個兄弟的生日,記得誰家里有困難,記得誰想要什么。
他把賺到的錢拿出來分給大家,雖然不多,但每個人都有份。
他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邵慶在工地上摔斷了腿,在醫院躺了三個月。
醫藥費是楊杰潮出的,一分錢沒讓邵慶還。
邵慶出院后不能干重活了,楊杰潮讓他去工地食堂幫忙,管飯管住,工資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