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后,江城眾興公司總部。
下午三點,會議室里煙霧繚繞。
楊鳴坐在主位,趙華玲在他右手邊,左邊依次是麻子、老五、柴峰、蘇柳明。
桌上擺著茶杯和煙灰缸,老五的煙灰缸里已經堆了五六個煙頭。
楊鳴把煙頭掐滅,開口:“今天主要說三件事。第一,收購飛揚影視。第二,鏡像和飛揚合并。第三,上市籌備。”
柴峰翻開面前的文件夾:“我先說飛揚的情況。公司去年營收8.2億,凈利潤1.1億。手上有三部電影在拍,兩部已經殺青等上映。院線資源比鏡像強,在香江和內地都有發行渠道。團隊大概兩百人,核心團隊三十多人。”
“估值呢?”趙華玲問。
“胡飛那邊報價8個億,51%就是4.08億。”柴峰頓了頓,“我覺得可以談到3.5億左右。”
老五彈了彈煙灰:“胡飛會同意?”
“他沒得選。”楊鳴開口,顯然讓眾人不用擔心這個事。
蘇柳明推了推眼鏡:“收購之后,鏡像吸收飛揚,胡飛的49%股份怎么處理?”
“暫時不動。”楊鳴說,“給他留著,穩住他。等上市之后再說。”
“那資金從哪來?”老五直接問,“公司賬上拿不出這么多現金。”
趙華玲看了楊鳴一眼。
楊鳴點點頭:“我會搞定,找幾家機構借,年利率控制在8個點以內。”
“借貸?”老五皺起眉頭,“壓力會不會太大?”
“不會。”柴峰接話,“飛揚每年凈利潤一個億,鏡像現在每年也能賺個五六千萬。合并之后,兩家公司協同效應,保守估計每年凈利潤1.5到2個億。還貸沒問題。”
麻子吐出一口煙:“關鍵是上市要快。拖得越久,利息越多。”
“所以今天要定時間表。”楊鳴看向柴峰,“你說說上市的事。”
柴峰翻了一頁:“鏡像影業先上市,走借殼路線。現在港交所有幾家殼公司可以選,價格在1到1.5億港幣之間。買殼、注資、重組、遞交材料,到最后掛牌,快的話一年,慢的話一年半。”
“一年半太慢了。”趙華玲說。
“可以加速。”柴峰說,“多花點錢,找對人,一年之內可以搞定。”
蘇柳明問:“鏡像上市之后呢?眾興怎么辦?”
“鏡像上市之后,再借鏡像的殼,把眾興其他資產注入。”柴峰解釋,“華遠地產、錦程酒店這些都裝進去。”
老五聽得有些頭疼:“這么復雜?”
“不復雜。”柴峰笑了笑,“這是最快的路。你直接讓眾興上市,幾乎不可能。但借鏡像的殼,就不一樣了。”
楊鳴敲了敲桌子:“上市的事情已經拖了一段時間了,和我們原計劃的時間完全不同,這一次我們要加快進度。時間表定一下,三個月內完成飛揚收購。半年內完成合并和買殼。一年內鏡像掛牌。一年半內眾興完成整體上市。”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這個時間表很緊。
“可以。”柴峰先表態。
“我沒問題。”麻子說,“合并的事交給我,半年夠了。”
趙華玲看著楊鳴:“借貸的事,三個月能搞定嗎?”
“能。”楊鳴說得很肯定。
老五把煙頭掐滅:“那南城的事怎么辦?我要是去了紹城,南城那邊……”
“南城的產業該處理的處理,該轉讓的轉讓。”楊鳴打斷他,“我讓你去紹城,是看中那邊的潛力。柯區輕紡城,每年幾百億的交易額,物流、倉儲、商貿,機會太多了。”
老五沉默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紹城那邊,華玲已經幫你把物流中心的框架搭起來了。”楊鳴繼續說,“你過去之后,主要做兩件事。第一,把物流中心做起來,和穆家的合作要抓緊。第二,在柯區建立我們的根基。那邊川渝人多,你去了方便。”
“明白。”老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