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需要時間。”陳熙娜說,“而且新人不一定能馬上上手。”
麻子靠在椅背上:“那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穩扎穩打。”陳熙娜說,“先做一兩部有口碑的電影,再擴大規模。”
“一兩部太慢了。”麻子說,“我們現在有錢,就應該快速占領市場。”
陳熙娜看著他:“快不一定好。如果項目管理跟不上,拍出來的片子質量不行,反而砸了招牌。”
“那是你的問題。”麻子說,“你是鏡像的總經理,團隊管理是你的職責。”
陳熙娜的臉色有些難看。
會議室的氣氛有點緊張。
楊鳴抬手,按了按:“先別爭。”
他看向柴峰:“你怎么看?”
柴峰想了想:“我覺得陳總說得有道理。團隊確實需要時間磨合。但麻子說的也對,機會稍縱即逝。”
他頓了頓:“我的建議是,第一批投兩部大制作,同時啟動一兩個中小成本項目。這樣既能保證質量,也能快速推進。”
“兩部大制作,成本多少?”楊鳴問。
“每部兩到兩點五億。”柴峰說,“加起來四到五億。”
“中小成本呢?”
“每部五千萬到八千萬。”
楊鳴點了點頭。
大制作五億,中小成本一點五億,總共六點五億。
加上并購的三億,需要接近十億。
賬面現在雖然不夠,但王儲那邊的錢會陸續進來。
“我同意柴總的方案。”趙華玲說,“兩部大制作,兩部中小成本。資金方面沒問題,可以分批到位。”
“我也同意。”麻子說。
陳熙娜沉默了幾秒,點頭:“那我盡力。”
楊鳴看著她:“不是盡力,是必須做到。”
陳熙娜抬頭,對上他的目光。
那目光很平靜,但帶著不容置疑的壓力。
“明白。”她說。
“劇本有了嗎?”楊鳴問。
“有兩個備選。”陳熙娜翻開文件,“一個是現代都市愛情片,導演是內地的,之前拍過幾部票房不錯的片子。另一個是民國題材,香江導演,擅長拍這種年代戲。”
“投資回報怎么樣?”
“愛情片相對穩定,但天花板不高。”陳熙娜說,“民國片風險大一些,但如果口碑好,票房可能上去。”
楊鳴點頭:“兩個都做。”
“同時啟動?”
“對。”
陳熙娜記下來。
“中小成本的項目呢?”楊鳴問。
“我們在篩選劇本。”陳熙娜說,“目前有十幾個備選,但還沒最終確定。”
“盡快定下來。”楊鳴說,“我要在一個月內看到所有項目的詳細預算和時間表。”
“好。”
“藝人這塊呢?”
“我們現在簽了一些藝人。”陳熙娜說,“兩個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其他都是新人。”
“夠嗎?”
“不夠。”陳熙娜說,“如果要同時推進四個項目,至少還要簽十到十五個藝人。”
“那就簽。”楊鳴說,“不要怕花錢。”
陳熙娜點頭。
“但有一點。”楊鳴說,“簽約要有標準。不是誰都能簽。”
“什么標準?”
“第一,有潛力。不一定要現在紅,但要能看出以后會紅。第二,聽話。我不需要那種有個性、不好管的藝人。第三,干凈。沒有亂七八糟的緋聞和背景。”
陳熙娜記下來:“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