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知識網上進行檢索,試圖查找這個人的其他論文。
知識網是國際通用的論文網站,也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系統性論文文庫。幾乎所有的學者的論文著作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果然不出所料,搜索引擎很快就羅列出了這個作者高達二十多篇的論文,而且每一篇都在si上發表過。
要知道,能在si上發表論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學者來說,能夠有一兩篇發表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而這個學霸的朋友,竟然能夠發表這么多篇論文,簡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這樣的人材,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極為搶手的。畢業后直接被選拔進入科研所的可能性極高。
小周越來越確信,這個人就是在霓虹國通訊研究所工作的那個神秘人物。
于是,他開始仔仔細細地查閱這二十多篇論文,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發現,其中有七篇論文和代碼有關,十四篇和算法的運行方式有關,還有一篇是與他人合作發表的。
在這些論文中,有兩篇特別引起了他的注意。一篇是關于算法的運行方式的,其中竟然涉及到了西格瑪理論。
這讓小周不禁聯想到了那個神秘的環,那個環正是以西格瑪理論為基礎運行的。
世界上難道真的有這么多巧合嗎
這個人是霓虹國人,畢業于西大,論文發表的內容都與通訊息息相關,而且很有可能現在就在霓虹國軍事通訊研究所工作。
基于這些線索,小周大膽地做出了一個猜想:這個人很有可能參與到了霓虹國軍事通訊內網的設計、研發和維護過程中。
這樣一個天才般的人物,在進入研究所后很快就接手了重要的工作。他一改那些老學究們傳統、古板、墨守成規的算法運行方式,據理力爭,大膽地提出了虛擬環的設計方案。
或許一開始他的想法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對,但后來被列為了模擬比賽的小項目之一,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考核者們都在絞盡腦汁地思考、琢磨那些復雜的算法運行方式,卻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論。
結果時間用盡了,他們卻連第一步都沒能破解。而虛擬環則被巧妙地放在了最后一道防火墻前面,成為了一個迷惑人的陷阱。
小周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于是,他急忙查看另一篇合作論文的署名情況。
結果發現,署名并不是霓虹國軍事通訊研究所,而是某個小機構的名字。他在霓虹國的搜索網站上輸入這個公司的名稱,卻幾乎查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有一個注冊時間,而且還是三十年前。注冊成本也不高,只有一百萬美金。沒有具體的地址、聯系方式,仿佛就是一個古老的空殼公司。
這點讓小周感到非常奇怪。難不成是這個公司出資與這個人共同進行研究的雖然心中充滿了疑惑,但小周并沒有深究這一點。他再次仔細地閱讀了這篇論文,發現這篇論文主要講述了一種算法的新型概念,其中還涉及到了加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