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中提到了最初的加密方式,如凱撒密碼、柵欄密碼等,這些都是通過通用數字與通用字母的一一對應來實現的。初代密碼中,通用字母一共有二十六個,數字一代表第一個字母,數字二代表第二個字母,以此類推,從而實現單詞與數字的互換。
然而,這種加密方式在現在看來實在是太簡單了,早就已經被淘汰了。當初提出來的時候,也僅僅在一小段時間內有效,很快就被人們破譯了。
在此基礎上,人們又開始動腦筋,比如在數字的基礎上前推或后推幾個順序,不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了。
隨后,那種固定模式的前推后推方法顯得太過簡陋,于是引入了不規則數列的雙向遞推,這一變動極大地提升了運算的復雜程度。
若是對加密方式一無所知,想要通過逐一嘗試來破解,那簡直就是一場漫長的磨難。短則數日,長則可能耗時數月之久。當然,偶爾也會有那么一瞬間靈感閃現,或是運氣爆棚,可能只需幾個小時就能迎刃而解。
“這究竟是何方神圣啊這種加密方式,和霓虹國的軍事通訊研究所難道有什么瓜葛嗎”一人疑惑地問道。
“我讀過這個人的論文,他可是霓虹國西大走出來的天才。你該不會是想說……”另一個人接話,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不會吧,這也太巧了或許他只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和咱們的防火墻不一定有關聯吧”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小周面前的屏幕上,赫然顯示著他標注的關于加密方式的內容。然而,這部分內容在整個論文中占比并不高。整篇論文洋洋灑灑約有兩萬字,但涉及加密方式的篇幅卻不足兩千字,只是略微提及了一些皮毛。
論文的核心并不在于代碼機密,而是算法的研究。眾人突然看到這些內容,一時間都有些措手不及,不明所以。他們自然明白,小周在這個時候提出來,必然與通訊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問題在于,小周究竟是從哪里翻出這些內容的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又有多大呢
“大家再看看這篇論文,里面講到了環的應用。看完之后,你們就會恍然大悟了。”小周說著,直接將這兩篇論文打開,投影到了大屏幕上。這樣,所有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論文的具體內容。“天哪,這篇論文也在探討西格瑪理論,還有環!雖然和我們遇到的環不盡相同,但已經有了基礎的模型框架。”有人驚嘆道。
“這篇論文的發表時間呢五年前那距離現在可不短了啊!”另一個人補充道。
“這個作者五年前畢業于霓虹國西大,該不會一畢業就直接進了軍事研究所吧這個環看起來更像是在論文提到的雛形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沒錯,論文中這個環的框架相對簡單,更多是作為說明的例子。如果直接使用,很容易被破解。而那個環則既完整又復雜,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小周點頭表示贊同。
雖然小周還沒有進行詳細的解釋,只是將這兩篇論文展示出來,但眾人已經猜到了大概。他們幾句話就點出了最關鍵的內容。不過,有些事情還需要進一步補充。小周便將自己查到的內容一五一十地分享給了大家。
他詳細講述了自己是如何查到這個人的,以及關于這個論文作者可能是霓虹國軍事通訊研究所內部工作人員的推測過程。眾人從最初的興趣盎然到后來的目瞪口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小周竟然是通過推特查到了這么多信息。
這簡直太打臉了!他們一開始還嘲笑小周社交癮犯了,在干正事的時候還逛推特。沒想到,他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找到了關鍵線索,還挖掘得如此深入。
一般人真的很難做到像小周這樣縝密。他就像是一個放大鏡,將那個網絡紅人——這個作者的好朋友、同樣是西大畢業的學霸——的推特以及其他社交賬號上發布的內容翻了個底朝天。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通常只有那些瘋狂的飯圈人士。他們能夠從一個小細節推測出無數細節,自我產糧,讓人深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