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燼永遠不會離開、徒勞的舉措也絲毫無法挽救死亡的到來。
那名扈從早在接觸的瞬間,原本還算俊逸的臉就已經在數秒內徹底毀容、皮膚直接進入了重度的燒燙傷。
他唯一可以慶幸的是,在后來者檢驗他的尸體時,能夠得到的僅僅是灰燼中的一具能看清掙扎姿態的泥俑。
——而這慘狀,也僅僅是第一個受害者。
隨灰燼團塊逐漸擴散,愈來愈多被卷入的敵軍加入了尖叫的行列、短短數秒內,慘叫的聲源就多達十幾個點。
而已然被吞噬之人則迅速改以痛苦與癲狂的嗚咽。
即便聲音不顯、從這些人的姿態之中,傳遞出了難以想像的痛苦。
離西里爾所在第一團最近兩排的叛黨幾乎都遭了殃,而離的遠些的、則在看了友軍的慘狀之后瘋狂的潰退。
“快退!千、千萬別被那東西沾上!!!”
雖說這些叛軍日前還是軍人,本該有些紀律的底子。
但此時,他們并不覺得可恥、或者對于轉身就跑這點擁有任何掛念。
只因生物的本能、或者來自遠古祖先面對不可抵抗的恐懼本能無一不在告訴他們,他們面臨的無疑為某種不含有源石的、更具有自然偉力的“天災”。
在圓陣之中,眾人安然無恙、這些灰燼如同有生命一般,在法術的操縱之下只毀滅了一定范圍外的物體。
“這,才是真正的火山哪……”
當塵埃落定,西里爾不禁咽了口口水。
并給出了個極為精準的點評,只因在火山爆發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死于巖漿,而死于火山灰。
因此,艾雅法拉那種噴發火焰的火山,不過是對于這現象一種過度粗淺的描寫,如同畫匠著力畫柳、以為柳樹代表春天。
真正高明的畫家,筆墨描繪從來都是楊柳向西葉向東,看似畫柳實畫風,小羊媽的火山、堪稱是一種致命的藝術。ru2029
u2029本章的第一張插圖,是robertersoladsburg死前所拍的最后一張照片,是被火山灰吞是前幾秒所拍下的照片。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此人是一名攝影師,專門前往圣海倫火山拍攝即將到來的火山爆發。
u2029
原先他以為自己所在的綿羊峽谷應該在火山灰覆蓋范圍之外,然而事與愿違、當1980年5月18日上午8點32分火山真的爆發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即使駕車也不可能逃得過火山碎屑流蔓延的速度。
u2029
因此,他做了一個很英勇的決定,那就是留下來、用攝影機幫火山研究留下第一手的研究資料,他在火山即將吞噬自己之前,迅速的拍了許多張照片(可以網上找到),并在最后一刻將膠卷和相機放入背包、之后用身體撲倒在背包上、再關上車門。
u2029
最后搜救隊在17天后,發現了他用遺體守護的第一手資料。
u2029
另外,此類事情并非孤例,在2014年有名登山客野口泉水也在日本御岳山爆發時,用相機拍下了第一手的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照片。
u2029
但相比ladsburg能在事后搜集到明確的保護照片行為的證據,這位野口先生有可能只是恰好拍到(剛好按下快門),算是有點爭議。
u2029
但即便他有肉身掩護相機,也不太可能找到證據,因為這位先生沒有車輛作掩護,姿態必定被挪動。
u20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