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之后,金尚有些拿捏不準地問道,
“這個形象,是不是挺招人嫌的”
“家長還好,廣大中小學生倒是有不少揚言要給你好看。”
吳蟬竊笑道,
“你把好學生的上限拉得太高了,一般孩子確實難以做到。”
“怪我咯讀書這種事,七分靠努力,兩分靠天賦”
“還有一分呢”
“靠運氣吧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所在的學區等等,大抵上拼的是投胎技術。魯、豫、鄂、川等地的競爭明顯要激烈一點,我生在京城,也占了近水樓臺的便宜”
“近水樓臺”
吳蟬奇怪地問道,
“這是什么說法”
聞言的金尚一驚,沉默了片刻之后,冷靜地答道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可以先看到水中的月影;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比陰涼處要好很多,所以會早發芽。”
“原來如此,我以前沒聽過,是你所作嗎”
“心有所想,有感而發,不小心說漏了嘴”
真實的原因,還是在于這個世界的歷史有了偏差,導致北宋范仲淹的經歷發生了很大變化,蘇麟有沒有寫出斷句都是個疑問,更沒有俞文豹所作的雜錄式文集清夜錄,使得“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的典故壓根沒有流傳下來。
剛開場,就差點捅了個簍子,金尚內心也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
談話歸談話,一不小心冒出個找不到出處的成語,要是解釋不出來,那可就糟了。
對這次訪談節目做過功課,已經對金尚的“學霸”和“才子”做派有所了解的吳蟬,沒有繼續追問,而是迅速切回了正題。
“七分努力,兩分天賦,一分運氣,倒也恰當。全國上下,比你條件好的不知道有多少,能和你比肩的依然鳳毛麟角,說明還是努力更加重要”
“對在我看來,包括考研在內,之前的小學、初中、高中乃至于絕大部分本科專業,壓根沒有到比拼天賦的層面,只要學校和老師不是太差,都是可以靠努力彌補差距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上大學的幾率是很高的”
第一次聽說這等怪論的吳蟬開始有點接受不了,覺得金尚是在胡吹大氣,緊接著仔細一想,似乎也有幾分道理。不過,經驗豐富的吳主持沒有直接點評,而是對呂遼問道
“你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嗎”
呂遼看了幾眼雙臂抱胸,似乎充滿自信地看著自己,不由得好勝心也被激起來了。
“看似正確,其實對現實沒什么實際意義。學校和老師不太差,就意味著要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師資力量,這一條件就不容易達到;再就是所謂正確的學習方法,先不說有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極大。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本來就很需要悟性。至于付出時間和精力,足夠這個標準太寬泛了,學生時代,最缺的就是時間和精力,壓根就不會有夠用的時候”
“所以,最好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事半功倍”
“有什么不對”
“擅長的領域真是個有意思的說法強者的謙辭,弱者的借口,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也就那么回事。矮子里拔高個,也算不得什么特長”
金尚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語氣中的暗諷之意倒是挺濃的,
“努力過后,求而不得,再退而求其次,尚且情有可原。還沒認認真真奮斗一把,就繳槍投降,翻來覆去地找理由開脫,也只會貽笑大方”
頓了頓之后,金尚略微自矜地說道
“可能我比較貪心吧,不管是興趣、愛好又或者特長、理想什么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