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遼自我介紹的方式,明顯比金尚要正式多了,有一股讓人感到違和的生硬感,似乎是將一段話通讀無數遍后,背誦熟練,現場照本宣科地念出來。
這種說話的態度,四平八穩,沒什么問題,可總覺得缺少了青春少年的朝氣蓬勃之感。
家中長輩或者助理顧問寫的稿子吧,看來呂遼背后還真有一股力量在幫他運營“人設”啊
互聯網時代還沒有來,明星網紅的影響力還沒顯現,但是并不代表廣告媒體人以及從業人士認識不到個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至少現在,呂遼在廣大中小學生眼里,還是反抗權威,彰顯自我的一面大旗,他所宣揚的理念,在當下還是相當有市場的。
不止是青少年,一部分教育界的老師、教授、專家,都比較認同呂遼的“素質教育”的倡議,推動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的呼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說實在的,這年頭,開口創新,閉口素質,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呂遼只是風口浪尖上的一個靶子而已。
國家這么大,就沒幾個明白人,搞得清楚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利弊
只是沒有夠分量的人物站出來說幾句大實話而已。
呂遼現場說出來的話,或許合乎他的心意,但未必是他本人想說的。
僅僅聽了開頭幾句,金尚就猜出來接下來他要說些什么了。
無非就是家庭和環境的熏陶,造就了現在文采飛揚的呂遼,即便沒有繼續上學,依然可以茁壯成長,摒棄了片面追求智力發展的應試教育,也不代表將來就前途暗淡。
道理當然是講得通的,可實際操作起來,到底有多難,其中弊病如何消除,卻絕口不提。
接下來幾分鐘,呂遼說了很多,吳蟬也不時提幾個小問題。
微微瞇著眼睛,裝作耐心傾聽的金尚,一直沒有什么表示,待兩人的對話告一段落,吳蟬突然問起金尚的意見,才回過神來。
“都挺好,就是退學太草率了點”
見金尚說得比較簡略,吳蟬追問道
“你的意思是,追求愛好和興趣的同時,完全可以兼顧上課與升學,對嗎”
“本來就不沖突,為什么要非此即彼呢”
金尚很認真地點點頭,
“喜歡繪畫、音樂、表演和體育運動,有提前批的專業大學供進修;酷愛文藝寫作,可以報考各大主流高校的文學專業,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個語言文字方向應有盡有,總有一款是適合你的”
“這倒也是”
吳蟬十分理解地附和了兩句,
“除了你之外,學習成績優秀,多才多藝的例子,能夠列舉的還是很多的。”
原本想著的比較激進的言辭,還是被金尚咽了下去,最主要的考慮,還是在于,被貼上了“支持應試教育”的標簽,還挺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