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大總統接受了東洋的最后通牒。
英美列強口惠而不實,廿一條刪刪改改,幾經談判,反復拖延,終歸還是要簽。
大總統親定“國恥日”,并密令各省文武大員,日以“亡國滅種”四字懸諸心目,忍辱負重,以期埋頭十年,與東洋抬頭相見。
民眾對此卻并不買賬。
君子報仇,十年太晚,血債血償,只爭朝夕。
然而,任憑抗議活動的浪潮如何激烈,仍然無法阻止《民四條約》的簽訂。
民意遭到違背,群眾的怒火迅速轉向京師當局。
廿一條談判,似乎成了一場雙輸的“鬧劇”。
大總統簽訂了條約,但因駁回第五號條款,并未獲得東洋的支持。相反,諜報顯示,各地的“倒方”浪潮中,背后處處都有東洋勢力在暗中支持。
東洋盡管如愿延長南鐵和旅大租期,進駐膠州灣,卻也因此而蒙受了慘重的外交危機。
不過,這并未影響民間的狂歡……
……
奉天南鐵附屬地界內,日僑張燈結彩,接二連三地舉行熱烈的慶祝活動。
從甲午之戰,到日俄戰爭,再到如今南鐵附屬地租期延長,他們似乎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并最終以勝利者的姿態示人。
慶祝的人群中,除了狂熱的好戰分子以外,也不乏中村一郎之流的共榮派。
接連的勝利,不僅讓他們感到自豪,甚至還油然而生出一種使命感——古老的大陸已經衰朽不堪,只有帝國帶領下的亞洲,才能讓黃種人打破白人的強權。
野蠻的侵略,在他們眼中,竟成了拯救的手段,如同去除頑疾時的陣痛,在所難免。
然而,與附屬地僑民的熱鬧相比,南鐵奉天事務所會議室內的氣氛,卻顯得異常凝重。
……
會議桌上,坐著十來個形形色色的東洋鬼子。
有穿和服的,有穿軍裝的,有西裝革履的,他們當中,有下野的元老重臣在南鐵擔任顧問,有身為股東的財閥代表,有極具權勢的大陸浪人,也有鐵路守備隊的軍人。
身份不同,期望和利益也有所不同。
但在一點上,所有人都達成了共識——倒方!
“現狀已經很明確了,方大頭戲耍了我們。”一個須發花白的老顧問道,“顯然,大隈君并不清楚,他在跟什么人打交道。方大頭是要當皇帝,而不是傀儡。”
青年軍官冷哼道:“支那的談判就是個圈套,我們應該直接動用武力征服!”
桌對面,身穿和服的中年浪人反駁道:“直接動用武力只會讓形勢更復雜、更加不可控,還會讓他們團結一致。方大頭可不好對付,我們應該制造混亂,循序漸進。”
青年軍官面露不屑,輕蔑道:“懦夫!”
“混蛋!你說什么?”
“你們這些浪人,只會延誤帝國的事業,搞再多的陰謀詭計,最后還是得我們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