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他憑借著一股猛勁兒,取得了幾次小勝,無奈作戰經驗不足,孤軍深入以后,被“辮子軍”殺了個回馬槍,騎兵團最終潰散而逃。
這是張效坤第一次淪為光桿兒司令。
前頭部隊戰敗之后,張效坤去尋友軍第三師師長冷御秋,結果這師長見初戰不利,竟然早已被嚇得棄軍出逃,撒丫子跑了,倆旅長也不知所蹤;再想去尋李烈鈞部隊,結果湖口失守,李軍倉皇后撤;緊接著就傳來孫大炮和黃胖子相繼出逃東洋的消息。
堂堂義師魁首突然撂挑子不干了,轉頭跑去小東洋那里尋求庇護。
頗有種“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的意味。
舵手都走了,討方主力的第三師瞬間軍心大動,一哄而散。
張效坤見狀無奈,便只好轉身投到“辮子軍”帳下。
話到此處,張效坤忿忿不平地說:“他媽的,說俺老張叛變革命,那倆當家的和師長、旅長都他媽跑了,俺能咋辦?”
眾人無意評價,只顧接著追問道:“那然后呢?”
然后,張效坤便只好留在“張辮子”麾下等待時機,直到某日被馮大總統相中提攜,做了總統府的武官長,隨后晉升陸軍少將,撥給他一個旅的——番號。
番號有了,軍餉有了,人手——還得靠自己去招募。
于是,張效坤頭頂少將旅長的頭銜,結果還是個光桿兒司令,這是第二次了。
不過,好在張效坤自打年少的時候,身上就有股子號召力,拿著軍餉前往蘇地招募土匪,沒過多久,一支六千人馬的部隊便被他拉了起來。
等到對湘作戰時,他帶領的部隊又遭遇前后夾擊,整個人忽然“兵仙”附體,大擺一百多頭的“毛驢陣”突出重圍,待到援軍來時,轉身沖手下將士磕了個響頭,竟離奇的演了一出反敗為勝的大戲。
打那之后,張效坤更得馮大總統賞識,于是晉升為中將師長。
馮大總統是真疼他,這一整師的人馬全都是頂尖的待遇。
壞就壞在馮大總統短命,靠山一倒,張效坤頓時失勢,直系吳秀才不待見他,皖系是對手,再想朝京師索要軍餉都困難,最后只好將部隊移駐贛地,搜刮地皮。
可贛地也有駐軍,一山不容二虎,張效坤手下被盡皆收買,他便緊接著第三次淪為光桿兒司令。
于是,他便備好了重禮,去京師求見“曹保定”。
“曹保定”答應給他二十萬軍費,讓他另外再拉一支隊伍,結果左等右等,愣是沒看見軍餉——到頭來還他媽是個光桿兒司令!
思來想去,張效坤便也只好回到奉天投奔張大帥了。
畢竟,此時的張大帥早已今非昔比,說他是“東北王”,其實是小看了他,東三省只是根基所在。
事實上,如今奉系的勢力早已蔓延到京津、熱河、察哈爾等地。
張效坤覺得自己咋說也是個中將,理應得到重用——
“結果,結果……”張效坤突然喟嘆一聲,“唉,罷了罷了,說出來俺都覺得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