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大米和白面,還有一桶油。”
老孟重復了一遍,媳婦兒難以置信,忙湊過去查看,整個人頓時呆在原地。
真是大米和面粉,白得像雪,每袋足有二十斤重,還有一桶豆油,那就更金貴了,尋常人家哪能吃得起?
正詫異間,里屋突然傳來一聲幽怨。
“我都老些年沒吃過大米了,你爹沒能耐,你也不孝順,都不給我吃,我這輩子過得苦啊!”
每到這種時候,老太太的耳朵可就尖了。
兩口子沒應聲,困惑之余,卻也平添了一絲欣喜。
“這算什么意思啊?”媳婦兒問,“總不至于還感謝咱們吧?”
老孟雖然也有這種想法,但卻感覺自己不配,忽又發現米袋里裝著一封信,便急忙拆開來看。
“信上寫的啥?”媳婦兒著急追問,“是不是說咱孩子啥時候回來?”
老孟搖了搖頭,說:“這是封推薦信。”
“推薦啥?”
“推薦你去八王寺汽水廠當女工,每月能開二十元薪餉。”
媳婦兒一聽,臉上就見喜色。
她原先在奉天紡紗廠,每個月拼死累活,加班加點,才能勉強掙到十六元。
汽水廠的規模遠不如紡紗廠,工錢卻多出四元,想來那職位應該是個管事的小工頭。
“這是江老板給咱安排的?”
“別扯了,他那樣的大老板,哪有功夫管這些小事兒。”老孟說,“不過,肯定是跟江家有關就是了,這落款上寫的是王正南,你聽過這人嗎?”
媳婦兒搖了搖頭:“你都沒聽過,那我就更不知道了。”
階層跨度太大,雙方如同是兩個世界的人,平日里毫無交集可言。
他們或許聽過南風的鋪面,但卻不知道那鋪面屬于南風。
說話間,敲門聲再次響起。
老孟一驚,連忙起身開門,結果門外仍然不見兒女,但這次的訪客他卻認識。
“喲,這不是韓大夫么?”
來人是大西關有名的老郎中,家里開醫館的,平時絕少出門看診。
老孟雖然請不起他,但同住在一條街,總還是聽過見過的,眼下看他背著藥箱站在門外,不禁有些困惑。
“韓大夫,您這是……”
“哦,我是受人之托,來給老太太看看腿是怎么回事兒。”
夫妻倆相視一眼,有韓大夫來給老太太看病,當然求之不得,可是這出診費……
韓大夫擺手笑道:“放心,不要錢,錢已經有人給過了。”
既然如此,那還有什么可說的?
老孟連忙把人請進屋里,笑著喊道:“媽,請人來給您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