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朝末年,清廷推行巡警取締捕快,保甲制度依然存在,并漸漸演變為警甲聯合,共同維系地方治安。
這也是豪強之所以被稱為豪強的原因所在。
光有錢,沒有槍,那叫土財主。
有錢有槍,才配得上地方豪強,否則便只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滿清國亂,數十年動蕩不安,隨之而來的便是官署權力日漸萎縮,地方民團日漸膨脹。
東三省匪患猖獗,官署剿匪不利,地方民團為求自保,自然愈發強橫,二者之間的界限,也隨之愈發模糊。
就拿張大帥發家之前來說,你說他是胡匪,并沒有什么問題;你說他是保險隊,那也絕對沒毛病;而保險隊實際上干的就是民團的活兒,所以將其稱之為民團,倒也可以說得通。
落到城里,保甲制度依然存在。
衙門的警力,大多聚集在主城區和商業區,其他偏僻地段,就按十戶一保、十保一甲的編制,來組建民間安保力量。
只不過,城里的保甲配槍不多,看起來更像是個跑腿送信兒的。
而且,由于鐵路交通便利,城里的保甲也較為松散,不像鄉村地帶,祖祖輩輩都是那些人,彼此間熟悉,也愿意互保,城里人情冷漠,很多都是外地來的,租房居住,隔三差五就要搬家,保甲就很松散,也沒人愿意賣力氣。
于是,公署就令商紳富戶牽頭,組建保甲,協助衙門維持治安工作。
江連橫雖然不是保甲,但奉天城的所有保甲,包括近郊民團的頭目,都是江家的“在幫”弟兄,都從江家手里拿過槍,見了面也都尊一聲“東家”。
更不用說,東三省那些山頭巨匪的大當家,都是江連橫的熟脈,雖說關系未必有多鐵,但也能逐個叫出名號。
在華人看來,他們不過是混跡江湖的綠林胡匪;在小東洋眼里,他們卻是東三省的基層武裝,是不必重視,但也絕不能輕視的潛在抵抗勢力。
武田信對此做過功課。
他知道江連橫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跟各路胡匪、民團、保險隊都能取得聯絡的龍頭瓢把子。
換言之,只要能把江家拉攏過來,他就能立刻了解奉天絕大多數的基層武裝,甚至包括黑吉兩省的綠林巨匪。
再考慮到江連橫的聲望、省城密探顧問的身份、以及與省府軍政要員的關系,武田信實在不愿放棄拉攏江家的機會。
相比之下,秦懷猛和哨子李等人的價值,根本不值一提。
“怎么樣?”武田信連忙追問,“江先生,只要你愿意提供相關情報——任何要求,任何要求!只要你開口,我一定盡力
滿足!”
江連橫咂了咂嘴,沉吟半晌兒,才說:“那……那我可就說了。”
“請講!”
“我還是想當江大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