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就到了江家出殯的日子。
實話實說,許如清這喪事辦的,可比江城海當年的排場大多了。
那時候江家剛剛起局,也沒什么閑錢兒,凡事當簡則簡,哪像現在,各種繁文縟節,規矩老令兒,該有的講究一樣不少。
古人云:唯送死者當大事。
婚喪嫁娶,規矩繁多,不僅是一地一風俗,甚至就連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家也有些許差別。
落到江家,說是今日出殯,其實打從三天前開始,各項事宜就已經陸續籌備上了。
因為許如清是橫死的,按照迷信的說法,像她這種人,進不去鬼門關,過不了奈何橋,必須要大辦法事,才能往生極樂。
江連橫哪敢怠慢
事實上,早在停靈那些天,這類法事就沒少操辦,臨到出殯時,更是忙得腳打后腦勺。
院子里,僧尼道姑,紅衣喇嘛,放焰口,度亡魂,三班倒,連軸轉,那經文念得街坊四鄰頭都大了,卻也不敢多說什么。
等到了正日子,天還沒亮,陰陽先生就先摸黑趕過來,給家屬交代出殯流程,誰要干什么,誰站在哪兒,就像彩排一樣,都得提前安排好,就這么忙來忙去,主家根本沒空傷心,所以就有了專門哭墳的行當,他們不用干別的,只管哭就行了。
整座大宅,凡是能映出人影的物件兒,全都蒙上白布、糊上報紙,以防回煞撞靈。
……
諸事妥當,天光微熹。
這時候,各方親友就開始陸續登門,準備抬棺出殯了。
江家樹大根深,光是前來送喪的親友,就有百八十號,再算上杠房、吹鼓班、車馬執事,還有若干門徒弟兄,烏泱泱大幾百人,竟把整條胡同都給擠滿了。
諸如馮保全和賈易升這類世交,盡管年老體衰,不宜親自出面,卻也將各自的晚輩派來送老太太最后一程。
江家眾人披麻戴孝,全都站在庭院里答謝八方來客。
場面雖然熱鬧,但江連橫心里卻不當回事兒。
自從關廂大亂那晚以后,他就算徹底看明白了,門庭若市,不過是錦上添花,如果江家以后真遇到什么坎兒,這些人十之八九,都會一哄而散,剩下十之二三,保不齊還會在背后捅你一刀。
話雖如此,面上的客套還是得裝裝樣子。
主客禮畢,接下來就是送葬流程了。
陰陽先生非僧非道,卻又融會貫通,橫跨陰陽兩界,操持大局,能讓整個送喪隊伍按部就班、忙中有序,那也絕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差事,大家都得聽他的安排。
先拿來一件老太太生前常穿的服飾,整整齊齊,都迭好了,衣裳墊在頭頂,褲子墊在腳下。
按迷信的說法,逝者亡魂,迷迷茫茫,不知應該歸向何處,所以要由孝子開光,才能駕返瑤池,魂歸極樂。
先取一面鏡子,但不能照到死者,要平端著,上面擺一碗清水,再取一撮棉絮,綁在筷子頭上,蘸水擦拭死者。
陰陽先生領著江連橫走到棺前,推開命蓋,交給他口訣,一邊給老太太開光,一邊低聲頌念道:
“開眼光,觀明堂;開耳光,聽八方;開鼻光,嗅妙香;開口光,吃牛羊……”
“開心光,亮堂堂;開手光,抓錢糧……”
“開腳光,眾圣接引,駕返西方!”
禮畢。
江家眾人紛紛跪在靈前。
陰陽先生高聲喝道:“老太君人世一遭,幸得孝子賢孫盡心供養,而今緣盡歸天,玉棺一合,陰陽殊途,還望各位親友節哀順變!來人,封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