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倒是不矯情,心道小李你這路是越走越寬了后便充當起了指揮的角色。
等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搭建完碩大的棚戶后,他搞怪似的在紙上給該棚戶命名:
閘北棚戶區強拆委員會。
后世讓所有人憎惡的“強拆”兩字,在這個時候卻讓學生們不由鼓掌。
這是何等的決心啊!
中午,學生們陸陸續續都到了。
最關鍵的是人數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兩百多人。
毫無疑問,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這幫金字塔中的學生是很欣喜的。
顧雨菲組和安保組的上百名學生集合完畢后,不少人以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和“大部隊”共同進入了棚戶區,開始了全面調查。
其他人則在李伯涵他們的帶領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環境大清理工程。
雖然這里一定是要搬遷的,但在搬遷前,先搞一波環境清理來達到鍛煉學生的目的也不是不行……
至于張安平,則和各組代表開會,研究各組成員中能提供的支持。
這些支持,其實都是學生們向家長討要來的招工名額,畢竟這些學生中不乏家世過人者。
如明臺、朱怡貞兩家,在上海都是赫赫有名的豪富之家。
也有像田丹家這般,略有家資,稱得上是富豪之家的。
但不管是哪種家庭,都不可能全力支持——統計下來,學生們一共爭取到了三百多個工作崗位,可以供這里的居民工作。
有人嘆息:“有點少啊,這里起碼有三千多戶人家,這才十分之一啊!”
“這不就解決了十分之一的問題了嗎?”張安平樂觀道:“我手上有個工地,估計可以解決一百戶家庭——嗯,兩百戶吧,這段時間要搞點基建,可以多招點。”
“現在都解決五百戶人家的就業了,這就六分之一了!”
“可是還有最少兩千五百多戶人家呢!”
“別著急,我們已經完美的解決了第一步——我有個主意,你們可以向各自的學校申請下,多的不說,一所大學幫忙接納十戶人家、安排工作應該不難吧?”
一眾學生眼前一亮,紛紛表示沒問題。
這里的學生分成了11個組,但學生來源可不止11所大學。
除了四所國立大學外,除了因為南京民報變得臭名昭著的東亞同文書院外,其他22所私立高等學院的學生都有,平均每所大學幫忙解決10戶人家的就業,那就是260戶了!
“另外,你們今天回去的時候,可以派出代表就近向各工廠打聽詢問,看他們能不能收工人。”
張安平其實早有定計,不過他不打算全部解決,而是留至少一半讓這些學生多些參與感。
學生代表們紛紛應是,表示沒問題。
“另外呢,我覺得這些人既然是咱們組織安頓的,那就得負責到底,不能把人家從這里搬出去,結果又扔到火坑里面了。”
“所以我建議咱們可以成立一個組織,一來可以在日后照應到他們,二來,可以將這種行為長期、固定的持續,幫助更多的人,你們覺得呢?”
張安平“圖窮匕見”,可惜這幫學生并沒有明白張安平的潛在意思,反而對張安平的建議拍掌叫好——在他們看來,這無疑又是一個善舉。
經過他們激烈的討論,最終在張安平的建議下,這個組織命名為:
上海協作就業會。
這名字一聽就是人畜無害,而且宗旨就是免費幫助無業者就業安頓。
消息傳出去,參與的學生們欣喜若狂。
但“臥底們”卻驚掉了下巴。
學生們意識不到里面的條條道道,但作為特工的他們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一個只收大學生的協會,且必然還是一個極受大學生追捧的協會,這……
這特么分明就是上海特別組的耳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