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國的工業,就這么艱辛的熬著。
然后,中日間的全面戰爭,爆發了!
戰爭為政治服務,政治又為經濟考慮——占領了上海的日本人,肆無忌憚的對中國稚嫩的工業發起了“鎮壓”。
要么,工廠賣給日本人,要么,在不正當的競爭中,徹底的倒閉!
淞滬會戰時候聽勸的那些工廠主拖家帶口的離開了這個是非地,但更多的工廠主卻無法舍棄他們的壇壇罐罐,只能被動的承受著。
近一年多的時間,無數的工廠不得不賣給日本人或者倒斃,剩下的也在更艱難的熬著。
工廠主如此,里面的工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工廠倒閉,他們只能去日資工廠——他們能吃苦,但日資工廠中,他們拼命的吃苦,卻依然難以養家。
工廠未倒閉,他們艱難的陪著工廠主熬著,縱然是再仁義的工廠主,在利潤瘋狂下降甚至不得不賠本的艱難時段,只能、不得不砍工人的工資。
中華民族是最吃苦耐勞的民族,但當吃盡了苦頭卻依然看不見希望的時候,他們……能如何?
曾經,有人說: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于是,他們掀起了埋葬大秦的浪潮。
而現在,這些身為亡國奴的工人,在歷經了快一年的絕望后,終于再次面對起了兩千多年前前輩的選擇:
熬下去,是死,反抗,還是死,都是死,那不如……痛痛快快的反抗!
于是,三十九家工廠的一千四百余名工人,在這一刻,發出了憤怒的咆哮!
……
策動工廠工人起義,張安平早在七七起義之前便籌備過,當時還借助過地下黨的手。
不過當時的張安平就打算在八一三這日鬧出大動靜,所以他又做了一手的準備:
利用上海室、特二區,走工廠主路線,為二次的起義做準備。
這一次的起義準備,相比第一次反倒是更容易。
因為七七起義就是個最好的范例,前者有完美的撤離范例,以此為例,發動起這些工廠主并不困難,尤其是軍統方面承諾可以幫助其在后方建立工廠。
于是,在一段時間的周密部署后,這三十七家工廠的工廠主,揭竿而起,拿著特二區送來的武器,領著他們的工人,成功的發動了起來!
他們在軍統成員的帶領下,向偽警察局、偽政府機構發動了進攻,向日資工廠發動了進攻!
一時間,上海,遍地烽火!
而這,只是開始。
……
“局座,起義很順利!”張安平向戴春風匯報后說道:“既然連環馬的第一顆‘馬’動了起來,那第二顆‘馬’也該發動了!”
戴老板拿起電話,接通后威嚴的道:
“傳我命令,發動!”
這一刻,戴老板仿佛看到無數的工人怒吼著沖向了日本人。
“安平,不得不說,你考慮的非常周全啊!”盡管這話在初聽到張安平計劃的時候他感慨過了,但第二課“馬”發動以后,戴老板依然忍不住又說了一遍。
“嘿嘿,主要是觀史的時候,看多了因為涉及范圍太廣而致失敗的例子。”
張安平道:“尤其是黃巾起義,準備的那么充分,關鍵時候就因為一個叛徒的告密導致不得不倉促行動。”
“所以我才沒有擴大范圍。”
張安平說的沒擴大范圍,指的是起義的工廠主數量——擱大多數人身上,絕對會用拉更多的人一道起義為追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