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響應,掌握著好幾家報社的岡本會社,馬上就會進行道德綁架,什么不支持圣戰、什么反戰、什么不愛國之類的帽子,噼里啪啦的就往下來扣。
這時候的日本人本就是畸形的,被扣了高帽子道德綁架的幾家,馬上就遭到了極端的軍國主義份子的打砸。
剩下的人能咋辦?
只能咬牙砸鍋賣鐵的湊捐款啊!
偏偏岡本會社的人還賊精,分攤的日本商戶身上的金額,是那種割肉就能湊出來的。
第三次募捐,雖然過程挺波折的,但還是在短短四天內就募捐到了一筆龐大的金額。
雖然相比第一次和第二次少了不少。
老規矩,先分肉!
一半的金額被拿掉,這分一分那分一分,大頭由岡本會社吃下,省下的金額便成為了特攻訓練營的專項經費。
數額遠超山本一木和竹下俊的想象。
雖然日本商人、在華日僑怨聲載道,但針對岡本平次的又一波宣傳自然又開始了。
日本本土可是連新婚妻子為勸丈夫上戰場自殺的新聞都能大吹特吹的,這種優秀的宣傳題材自然不能放過,于是,日本國內又是一波岡本吹,吹噓的內容姜思安看了都臉紅不止。
在這種輿論下,特攻訓練營也成了“明星”,用眾望所歸、翹首以盼來形容都不為過。
山本一木和竹下俊的人才選拔也因此進行的格外順利,短短五六天便將從各部隊中選拔了三百多名精銳,組成了兩個中隊后正式展開了集訓。
背負著龐大民意的兩人,很期待在四個月的集訓結束后,在戰場上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
張安平替山本一木和竹下俊滿足了心愿,接下來自然要完成自己的心愿——讓山本和竹下體會到什么叫出師未捷身先死!
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要將譚忠恕調回來。
之前日本人展開了對上海外圍的游擊力量的圍剿,譚忠恕在日本人展開行動前便帶著淞滬忠義救國軍撤離了上海區域,退入了江浙徽三省區域內。
現在風頭避過了,是時候將救國軍拉回來了。
順便踏平一座特攻訓練營向日本人通報自己殺回來的事實。
將召回的命令發出后,張安平將這件事暫時擱置了起來,開始了閉關。
他要炮制一份【張曉調查報告】。
現在的武漢會戰已經到了尾聲,歷史上月底的時候,在日軍完成了對武漢的東南北三面包圍以后,國軍并沒有選擇決戰,而是選擇了撤退。
看似是輸了,但日軍追求的才是決戰,對國民政府而言,持久抗戰才是目的!
而他,要用詳細的數據,通過即將出爐的【張曉調查報告】來道破日本人的窘境,并將日本人從此往后修改的戰略方針道出來。
因為此時的中國,需要各種的希望!
這份調查報告所需要的情報和信息,是張安平早在四月份便開始著手的,當時姜思安往日本派遣的“募捐隊”,也肩負著收集這種情報的任務——只不過姜思安將其進行了商業包裝而已。
陸陸續續六個多月的時間,收集的信息足夠多了,張安平現在要做的就是將這些信息整理出來,用一份報告揭露日本人眼下的窘境。
【日本的侵華戰略,一直都是蠶食。】
【他們希望用蠶食的方式,獲取足夠多的利益。但駐華日軍卻盲目的擴大的事態,違背了日本政府的蠶食政策,加大沖突后導致全國抗戰的爆發。】
【而日本政府,并沒有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
【甚至他們深知,日本的國力不足以支撐長久的戰爭!】
【但全面戰爭已經爆發,所以日本政府寄希望于短期內徹底的打敗我國——所以日本人數次發動的戰役,目的便是徹底的擊敗我國之主力。】
【武漢之大戰,是日本政府以為“只要攻占漢口、廣州,就能支配中國”的前提下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