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泡影。】
【七七事變爆發之前,日本國內儲備的黃金、包括發行貨幣的準備金,只有十三億五千萬日元。】
【但僅七七事變至12月底,日本用于駐華軍隊的花費便多達九億六千萬!】
【今年迄今為止,日本用于駐華軍隊的花費便超過25億日元。】
【為保證軍隊的武器,學校教學使用的武器也被收回用于擴建軍隊。】
【隨著日軍規模的不斷擴大,日本國內的能源、糧食、勞力已經嚴重不足!】
【新組建的日軍師團,已經拋棄了之前的甲級編制,開始了縮水版的乙級編制。】
【征兵的標準更是嚴重降低,七七事變之初,日軍陸軍征兵標準是身高1.6米,目前已經降至1.5米,有消息稱身高標準正在往1.45米下降。】
一項項有關日本的情報被張安平一一列舉,這些數據匯總到一起,很容易看出來日本的窘境——而這樣的數據,張安平列出了上百份。
這些數據列出以后,張安平對日本人接下來的戰爭方式進行了大膽的推測。
【武漢會戰一旦結束,日本人將失去戰略主動進攻的能力,屆時和我方將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日本人也會因此改變戰略方式,他們將試圖通過談判桌來獲取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
【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采取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方式。】
【他們將會收買漢奸、分化瓦解的方式……】
張安平按自己推(ji)測(yi),將日本人接下來要做的事寫了個八九不離十。
大局方面他也不好空談,但在諜戰的敵后戰場上,他則提出了諸多的應對意見。
這些東西寫完后,張安平審閱了一遍又一遍,確認無誤后,將原稿復印后派人秘密送往了重慶戴老板處。
……
張安平送來的東西,戴老板向來是很重視的,這份【張曉調查報告】到手后,戴老板研讀了一遍又一遍后,決定將這份報告公之于眾。
1938年7月1日,《解放》43、44合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持久戰》的巨著。
該巨著一經發表,傳到國軍這邊后,便引起了國軍高級將領的高度認同,甚至在大隊長的許可下,《論持久戰》得以在全國印刷發行。
經國民政府jswyh通令全國,《論持久戰》更是作為了抗日戰爭的指導思想。
在有識之士的宣傳下,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國對日作戰的思路——但大多數人的心中,日本是列強,他們極其的強大。
可日本到底有多強,他們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可是,當【張曉調查報告】被刊登以后,人們終于對清晰的認識到了此時貌似強大的日軍,其實已經是外強中干了!
因為就連日本陸相跟總參謀長,都在私下里苦惱的這般宣稱!
這份報告的刊登,再配合報紙上對武漢會戰國軍保存有生實力的解釋,終于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隨著發酵,侍從室這邊也注意到了這一份優秀的報告,戴老板也因此特意跑了一趟侍從室,向大隊長悄悄介紹了這份報告著作人張曉的真實身份。
于是,一道命令直接從侍從室下達:
特晉升上海區上尉情報官張曉為中校,并出任軍統上海區副區長。
……
戴老板其實很意外的。
他以為外甥目前的馬甲張曉,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才能慢慢的走上前臺。
在此之前,外甥都需要王天風打掩護,都需要徐百川“跑外勤”。
沒想到僅僅不到兩個月,外甥就用一份報告讓這個新馬甲登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