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丈夫,難道還不如一介女流之輩嗎?”
王天風不由點頭。
……
重慶,軍統局本部。
戴春風神色幽邃的看著手里的電報。
電報的內容很長,分成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張安平匯報了對“喀秋莎”的調查,并最終調查出了結果。
明鏡!
戴春風怎么也想不到,明鏡居然是“喀秋莎”!
難怪軍統在上海對地下黨的傷害極少——原來明鏡竟然是“喀秋莎”!
要知道特務處成立之初,之所以能在上海快速的打開局面,就是因為“收編”了當時處在風雨飄渺中的明家。
正是因為明家的竭力幫助,特務處才能在上海快速的扎根,并借助明家的生意網,完成了對三鑫公司打擊,將鴉片交易權從三大亨手里奪了回來,最終讓特務處有了穩定的財源。
“明鏡!”
老戴忍不住牙癢癢,他沒想到讓自己寢食難安的“喀秋莎”,竟然是明鏡。
深呼吸一番,平息了心中的激蕩后,他閱讀起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卻是張安平請罪的內容。
他說自監聽到明鏡便是“喀秋莎”且當晚就要運輸一批物資后,他合計再三,考慮到目前的力量不足,便沒有選擇對這批物資動手——但在這部分的結尾,張安平卻近乎用白話的方式道:
這件事終究是他心軟了,他考慮再三,覺得這是用來抗日的物資,白白毀掉過于浪費,便自作主張裝作不知,任由其運輸出去。
本來怒火沖天的老戴看到這段以后,怒火消散了,并低聲罵道:
“這臭小子!”
那部分辯解,在他看來就是找借口,他本來很生氣的,但最后的這段話卻讓他消氣了,外甥終究是不愿意騙自己的。
“只會找借口,說廢話!”
老戴吐槽,這種事,直接當做不知道多好,說出來讓大家都難堪,這臭小子還是嫩了點!
他之所以有這些吐槽,其實是因為張安平最后剖析解釋了自己的心態,沒有騙他瞞他所致,若是張安平真瞞他騙他,哼哼!
第三部分則是對明鏡身份調查的經過和處置的意見。
調查經過部分,張安平直言不諱的道:
明樓應該是在調查時候最先發現了明鏡的身份,而他并沒有上報,而是通過小手段解決了范光,導致調查陷入了死胡同。
但他同樣認為明樓只是包庇,并建議這件事暫時先不做處置。
在處置部分中,張安平認為現在不適合對明鏡動手。
明樓的身份太重要了,他建議這件事“就此作罷”,而他則會暗中在明鏡身邊布置釘子,借此打入地下黨——一旦明樓的身份暴露,屆時再對明鏡進行處罰。
老戴思索起來。
按照他的脾氣,按照他的怒氣,這時候就該將明鏡的身份透漏給日本人,讓日本人殺了明鏡,以泄他心頭之恨。
但張安平說得也有道理,明樓的身份太重要了,如果因為明鏡的緣故而讓明樓有了別的心思,這就麻煩了。
更何況就像張安平說的那樣,明鏡是明樓的軟肋,這根軟肋用好了,也不虞明樓有變。
再三思索后,他決定按照張安平的建議來做這件事——喀秋莎身份不明的時候,這便是一根刺,如鯁在喉!但現在已經知道明鏡就是喀秋莎了,這根刺已經不在喉嚨里了,處置反而不用太迫切。
于是,局本部向上海發了一份電報,內容合起來就一個字:
可!
(附送一個小情節,本來打算放作家說里面的,但有點長,免費番外吧。)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