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對軍統在三月末的行動進行了高度的肯定,一直卡在上校的張曉,終于獲得了少將軍銜——張安平不想太惹眼的,所以老戴就一直卡著,可這一次沒招了,只能升官。
盡管這是職務軍銜,他的銓敘軍銜還是中校。
但好歹是跟“死去”的自己平級了,也能被人稱一聲張將軍了。
不過張安平并沒有榮升少將的激動和自豪,相反,最近一段時間,他倒是難得的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
每一次大行動的,對他這個首腦來說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每一次的挑戰,都要消耗無數的腦細胞,行動結束后的平靜時光,對張安平來說無疑就是一番享受。
但張安平的“休假”可不是“從此君王不早朝”的休假,每天還是要接觸無數的情報。
比方說現在。
此時他收到的情報是許忠義發來的。
許忠義已經到了東北,現在的身份岡本柱式會社東北的負責人,主要是從滿鐵的嘴邊搶肉,給海軍搶肉。
按照許忠義的說法,他到東北十來天便打開了局面,以后東北區就由他許某人罩著了。
“這小子,自個說自己胖并還喘起來了!”
張安平失笑,這小子倒是能逗自己。
在電報中,許忠義也暗暗提及了姜思安在日本的收獲。
他和日本海軍的一眾高層都建立了不錯的私誼,并且跟海軍后面的重工都產生了聯系,期間有一些軍官不斷說服他盡量向航母傾瀉天平,但姜思安一口咬定自己在美國期間深受美利堅巨艦大炮的震撼,只為戰列艦“拋頭顱灑熱血”。
大概是因為受日本海軍那些航母派的影響,姜思安和許忠義,現在都認為未來海戰中,搭載艦載機的航母才是王者——這也越加堅定了兩人大力度支持戰列艦的心思。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姜思安的原故,歷史上在今年八月份下水的大和號,已經在2月份的時候下水了,而武藏號,原本在歷史上是11月下水,但在這個時空,卻是在五月初就下水了,姜思安還受邀成為了重要的嘉賓。
看完電報,張安平得意的自語:
“看樣子這個時空中,日本人的四艘戰列艦是全都能列裝了,不知道到時候會有幾艘正建的……”
一艘六萬多噸的鋼鐵怪獸,建造時候所需要花費的資源未必比一個師團少,有限的資源下,海軍多一艘戰列艦,陸軍少一個師團的裝備,這帳太劃算了!
開心之后,張安平將電報點燃銷毀,同時為東北未來的局勢充滿了好奇,有許忠義這個三重身份的“惹事精”在東北,未來東北肯定“樂子”很大吧!
一名“仆從”這時候從屋內出來,將一份電報悄無聲息的放到了張安平面前后退了下去。
張安平拿起電報快速的看了起來,這一看,他的目光變得古怪了起來。
電報是老戴發來的,內容嘛,則非常非常的有意思。
大概就是說大隊長對忠救軍及別動隊非常的感興趣,所以在某次會議上,決意成立便衣混成隊。
便衣混成隊和忠救軍的屬性不同,忠救軍帶有游擊屬性——雖然在張安平的供養下,忠救軍現在的戰績非常的耀眼,不弱于(劃掉)強于主力師、王牌師、嫡系師,但本身就是游擊屬性,且活動的地方一直是敵后,且主要在江浙區域。
但對便衣混成隊的定義則不同,便衣混成隊的要求是配給到各個戰區,負責在敵營或者淪陷城市內從事擾敵工作、配合己方行動。
大隊長認為軍統在這方面是行家,所以將訓練便衣混城隊的任務交予了軍統。
老戴在領到任務以后,沒怎么考慮就決意讓自己的外甥來負責。
因為便衣混成隊的屬性很貼近張安平手上的行動隊屬性,而論行動力量的優秀,張安平手上的行動隊無人能出其左右,所以老戴便點了張安平的將,讓張安平負責便衣混成隊的建設——甚至直接給張安平討了個便衣混成隊總教官的身份。
之前就說過,老戴對張安平是不設防的,甚至早早將張安平列為了自己的接班人,而張安平平日里表現的是:
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容他人涉足,其他權力我懶得在乎。
故老戴對于外甥負責這件事沒有多慮。
可在張安平看來就不是這回事了……
在原時空中,抗戰結束后,軍統的軍事力量被整編為交通警察總隊,多數人以為是由忠救軍改編,其實不然,被改編的還有另外一支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