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終于如愿以償了,且還是葉修峰這個中統負責人親自“開的門”。
曾墨怡聽完張安平簡單的講述后目露異彩,她真沒想到張安平最后竟然這么容易的破開了中統的“大門”。
“我明白了,我會親自向柴姐說這件事的。”
……
保密局所有人以為這一次聚餐之后,所有人的日子能輕松起來——但事實卻跟他們猜測的截然相反!
苦日子反而來了!
先是審查!
張安平親自掛名,抽調精兵干將組建了一個審查委員會,針對局本部內的所有人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審查,就連文員都在審查的范圍之中。
審查很嚴格,只要有一條信息跟檔案記錄不符,審查委員會就會將其列入重點調查名單。
而一旦進入這個重點調查名單,迎接他們的就是無休止的各種調查。
舉個例子,當初在抗戰時期,因為軍統禁止成員結婚,一些聰明人就在入軍統錢,將未婚謊報為已婚——這其實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可就因為這一點的“疵瑕”,局本部至少有五十人被重點調查了!
再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各種瑕疵,這一波審查中,至少有一百人進入了這個重點調查名單。
好在這個審查委員會是張安平親自負責的,調查也是秉承著盡量公正的原則,雖然重點審查的流程極其的復雜、繁瑣,但基本沒有出過“冤案”,可即便如此,近五分之一的人手被重點審查,還是讓局本部的運作幾次出問題。
如果說審查是折騰肉身,那三民主義的考核就是折騰精神了!
雖然說三民主義就簡單的幾條,可各種補丁卻是一大堆,面對三民主義的考核,保密局的特務們不得不死磕那堆積如山的各種補丁,免得自己落個“干部再教育”的下場。
以至于不少人都懷念起以前——自從占領延安以后,他們的日子怎么反倒是水深火熱了起來?
原本以為折騰肉身和精神就夠慘了,沒成想在這個時候,張安平下發了【保密局動員令】!
這條動員令的核心內容就一個:
共黨已經是日薄西山,保密局全體同仁應向地下黨發起最后一戰——局本部為此籌備了一筆巨資,這筆錢專款專用,用來策反地下黨。
按理說這挺好吧?
金錢開道,無往不利嘛!
可線索吧?
如果真的有了線索,早先的時候,誰不是火急火燎的急著去抓人?
壓根就沒有堆積下來的線索可以用啊!
偏偏上面還定下了考核目標,分配下來的特別經費要是花不完,那就等著審查吧。
可花了經費沒有效果,照樣得被審查。
妥妥的里外不是人!
可就在這個時候,局本部傳出來了風聲:
局本部擬選定一批干部,跟隔壁剛剛改名黨通局的原中統進行交換。
這消息一出,保密局的很多干部都傻眼了。
雖然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可老話又說了:人離鄉賤!
離開了有老長官、心腹手下的保密局去隔壁的黨通局,即便是官職不變都得束手束腳,更遑論黨通局不可能信得過他們這幫保密局過來的,真要是交換過去鐵定的坐冷板凳啊!
為了不被“干部再教育”,為了不成為“交換干部”,保密局這邊的干部只能瘋一樣的去抓共黨。
……
可是,他們既要死磕三民主義的各種補丁,還要應付審查,本就沒有多少時間來做事,現在哪怕是發了瘋的去抓人,時間不夠、人手不充沛——光有錢有個屁用!
以至于保密局中干活的人,開始咒罵起了張安平。
這鍋……真的怪張安平嗎?
咳咳,如果開一半的上帝視角,這鍋還真怪不到張安平的身上——對于現在掌握大方向的張安平而言,他根本不需要操控細節,只需要提出大方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