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新華書店的負責人原本以為首印是二三十萬冊,所以想著能夠要一萬冊就很好了,想著的是讓其他地方的書局少拿一點書,優先保障大城市的供貨量,聽說是百萬級別的首印量,立即握住了話筒,想要改定量。
“你這個數字有點讓我出乎了意料,確定是一百二十萬冊在你們倉庫里對嗎?”
“那沒有一百二十萬。”王莉這會兒語氣平靜了下來,“前幾天給了北京一萬五,還有一百一十多萬的書籍。”
“好的。”滬市新華書店的負責人說道,“我需要重新商議一下,和領導匯報相關情況,今天會重新打電話告訴你確切的訂書量。”
掛斷了電話以后,同事詢問:“王莉,是什么情況?滬市要什么書一萬冊。”
“可能是弄錯了。”王莉擺擺手,笑著說道:“說是要《雙面人生》一萬冊,我說了我們首印是一百二十萬,那邊就說重新要開會,等到確定了要的量打電話。”
聽到了王莉的話,同事們紛紛評價。
“要我說,十有八九不會再來打電話征訂了。”
“我算是明白為什么小莉會驚嘆,《雙面人生》根本就沒什么知名度,忽然打電話來一萬冊,真是稀罕事。”
王莉笑著說道:“可不是?要是滬市真的定了一萬冊就好了,起碼過完年以后少了一個工作量。”
李燁的眼鏡要掉下來了,推了推黑框眼鏡,“我覺得滬市那邊是覺得要少了,等到開完會,肯定是要更多的量。所以等會肯定會打電話的。”
王莉吃驚,“一萬冊已經很多了,這問潭又沒有名氣,目前宣傳工作也只在北京進行,怎么滬市還會要問潭的書呢?”
“要我說肯定是編輯部使力了。”李燁笑著說,“忘記了滬市有什么雜志了?”
滬市最為出名的文學雜志就是《收獲》,是1957年由巴金牽頭創辦的。
巴金在文學上的成就不言而喻,他創辦的《收獲》無疑是文學青年心中的圣地。
李燁的意思很簡單,他們編輯部養了一批作者,為了給《雙面人生》搖旗吶喊,在書刊印出來以后,編輯部就給了不少作者送了書,希望他們在雜志上評一評《雙面人生》。
文學文章的發布可以促進《雙面人生》的銷售,現在《雙面人生》開始發售,估計編輯部那邊請來的作者也寫了文章。
“《收獲》是明天發刊。”李燁肯定地說道,“肯定是有評論文章,所以滬市那邊的新華書店收到了消息,過來預定《雙面人生》。”
滬市的新華書店是在傍晚的時候打得電話,因為北京方面貨源充足,滬市的新華書店在開會商討以后,重新要了一個更大的量——兩萬三千冊《雙面人生》。
王莉把征訂的信息記錄下來,不由得問道:“我們編輯部的老同志說《收獲》上刊載了《雙面人生》的評價文章,請問一下是誰寫的?”
滬市新華書店的負責人笑著說道:“明天就發刊了,到時候你們一看就知道了。”
王莉滿心疑惑,第二天一早想要看《收獲》雜志,結果雜志郵遞員是送到了,但已經被來的更早的編輯部的同事拿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