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眼前的這個政體里彌補缺陷和漏洞,近乎癡人說夢。
當然,若純粹去說面臨的問題,他自然也有想過,例如商業,商業在大夏不是迫切需要發展的短板,它已經是一塊長板了,而且比誰都長。
以平衡發展的觀念來說,其余的許多制度眼下已經跟不上商業的發展,再發展商業,就算能嘗到甜頭那也是畸形,對一個國家來說,這個畸形真是太危險。
而儒學已經到了眼下這個飽和溢出的地步,若真有可能積極地往前走一步,細化分工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一方面合理分流溢出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迎接接下來可能的工業革命。
當然,看上去很美,問題在于,這就是個玩笑。
一切的原因也就在于儒學。
甘棠說他崇拜儒學,這不是什么奉承話或是反話,這是發自內心的高山仰止。
從后世一些經驗來看,能夠看清楚各種管理學科的優劣,一個公司幾千人幾萬人,他可以將制度完善,將人管好,大家照著制度去做,循環建立起來,一切無事,可人生不是這么簡單,一個國家也絕非如此膚淺。
儒學不是什么孔孟的,迂腐無用的學問。
孔子的論語,只是教人修心養性的道理,一些人生的規律。而后來的統治者們在這樣的規律里找出了關竅,找到了如何去制定規則,利用和引導這些規律的方法。
然后一代一代的完善、增補,若遇上了問題,就修改、微調,找出折中的方法。
數千年來,每一個朝代的頂尖人物都投入到這套統治哲學的完善中來,如同大浪淘沙……
撕去表層看來溫和迂腐的外皮之后,這是一套真正實干到極點的統治系統。
現代的管理哲學中,譬如一個公司,能夠培養出公司文化,讓人產生歸屬感就已經要花極大的力氣,幾乎已經是終極目標。
如果說現代管理學是一套八位的計算機程序,儒學就是一整套的基因樹圖。
它管的是幾千萬的人心,而且根本讓人感覺不到,人們只會覺得理所當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