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三丈高的朱紅照壁在夜色中如同一幅潑墨山水,“萬仞宮墻”四個鎏金大字被宮燈照得泛起漣漪般的光暈,檐角懸掛的青銅風鈴隨著穿堂風輕晃,叮咚聲混著遠處評彈小調,在雕梁畫棟間織就一張朦朧的音網。
熙攘的人流如同漲潮的江水漫過欞星門,手持糖葫蘆的孩童追逐打鬧,穿著漢服、打著油紙傘的少女駐足觀賞,鬢邊步搖隨著笑聲輕顫。
穿馬褂的老者搖著檀香扇講解照壁典故,引得游客們舉著手機錄像,閃光燈在青磚墻上明明滅滅,恍若星河墜入人間。
夫子廟的大門口,端的是一副車水馬龍、喧嘩熱鬧的場面。
而夫子廟分為貢院和內院。
貢院,游客是可以進入的,內院則是方老先生居住的地方。
因此,貢院內更是人聲鼎沸。
貢院內明遠樓前支起的長案上,戴著瓜皮帽的老藝人正用金陵金箔貼制夫子像,金粉在燭火下流轉生輝。
號舍遺址旁,身著漢服的姑娘們提著蓮花燈合影,裙裾掃過苔痕斑駁的磚墻,驚起檐下棲息的白鴿。
人群沿著九曲回廊涌動,雕花木窗里透出的暖光,將人影投在泮池水面,與倒映的月光攪成碎銀。
越過大成殿,一道刻滿儒家箴言的漢白玉影壁截斷了喧鬧。
影壁后,兩扇黑鐵包邊的楠木大門緊閉,銅制輔首銜著的門環泛著冷光。
四個身著月白長衫的年輕人負手而立,腰間系著刻有“仁義禮智”的玉牌。
他們宛如石像般肅立,每當有游客試圖靠近,便抬手示意,將人溫和卻不容抗拒地阻攔在外。
林泰為首的一家四口穿過熱鬧的貢院,林凡能清晰感受到人群溫度與內院寒意的分界線。
“這里是內院,不準進入!”
即使四個儒生抬手阻攔,但是林泰卻依然往前走了兩步,其中一個儒生立刻是皺著眉頭,面色不悅的說道。
林泰彬彬有禮的說道:“麻煩通報方老先生一聲,在下林泰,來自帝都林家,特意前來拜訪!”
帝都林家林泰!
上一代的帝都八位太子爺之一!
即使這四個方老先生的弟子,也聽說過林泰的威名,相比較帝都其他的大人物,林泰的聲威,對他們而言,更為響亮。
因為,林泰可是以文入武道,聽聞,練的還是書生劍,悟的更是儒家劍氣。
所以……
林泰和他們這些儒生,可是同宗同源!
“原來是林爺!”
四位儒生可不敢再有絲毫的怠慢,恭恭敬敬的說道:“林爺,你稍等,我馬上去通報。”
幾分鐘過后,一位儒生從內院走出:“林爺,老師請你進去!”
“謝謝!”
林泰微笑頷首后,忍不住給了秦書蝶一個小得意的眼神。
秦書蝶則是給了他一個白眼……
在一位儒生的領路下,林泰、秦書蝶、林凡和木婉清他們四人,踏著青石小徑走進內院時,仿佛走入一幅徐徐展開的古畫。
內院的月光似乎比外面更澄澈些,將滿院蒼松翠竹鍍上銀霜,樹影婆娑間,竟能看到斑駁的墻面上若隱若現地浮動著《詩經》里的詞句,似是被歲月鐫刻進去的墨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