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謹言深知這一任命不僅是對他才華的認可,也是對他未來的期待。他鄭重地向獨孤皇帝表態:“臣定當盡心盡力,不負陛下所托,竭盡全力為國家培養英才。”
從宮中歸來后,蕭謹言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責任感。他知道,國子丞這一職位,不僅是他仕途的重要一步,也給了他一個在學術領域發揮自己才智的廣闊舞臺。
他迅速投入到新職務的準備中,深入了解國子監的運作情況,熟悉各項事務。他與國子監的學士們進行廣泛的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與困惑,積極為國子監的發展出謀劃策。
與此同時,蕭謹言也沒有忽視自己的家庭責任。他深知李寶兒在京城的努力和堅持,也明白她對開辦醫館的渴望和熱情。因此,在處理公務之余,他也盡可能抽出時間,與李寶兒一起規劃未來的生活。
在李寶兒的陪伴與支持下,蕭謹言的心情格外輕松。他知道,雖然肩上承擔了更大的責任,但有李寶兒在身旁,他們一定能夠共同面對未來的挑戰,開創屬于他們的美好生活。
幾天后,蕭謹言正式上任,開始了他在國子監的工作。作為國子丞,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也致力于提升國子監的整體水平。
蕭謹言知道,他與李寶兒的未來正在一步步實現。他們共同走在這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迎接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蕭謹言上任國子丞之后,迅速投入到國子監的工作中。他不僅日理萬機,還對國子監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研究,蕭謹言意識到,雖然國子監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優秀的學子,但在管理和教學方法上,已經顯得有些陳舊和僵化,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需求。
為了讓國子監煥發新的活力,蕭謹言決定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然而,他深知改革必然會觸動某些老學究們的利益和傳統觀念,因此他準備充分,力求在改革中穩扎穩打。
首先,蕭謹言提出改進教學內容。他認為,國子監的教材過于陳舊,很多內容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實際需要。
于是,他召集了一些年輕有為的學者,開始修訂教材,增加了更多實用的科目,如經濟、軍事和科學技術等。同時,他還引入了新的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們獨立思考,積極討論。
然而,這一改革一經推出,就遭到了部分老學究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國子監自古以來傳承的是圣賢之道,教學內容應當以經典為主,不應隨意更改。
蕭謹言則回應道:“圣賢之道固然重要,但天下大勢變遷,社會也在不斷進步。我們培養的人才,既要通曉古典,也要了解當下,才能真正為國家所用。”
此外,蕭謹言還推行了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制度,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職業規劃選擇相應的科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