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制度在年輕學生中受到了熱烈歡迎,但一些老學究對此非常不滿。他們認為,這種改革打破了國子監多年來的傳統教育模式,削弱了學生對經典的尊重和理解。
一位年長的學士,莊夫子,當眾質疑蕭謹言:“蕭國子丞,這種自主選擇課程的做法是否會導致學生們喪失對經典的尊敬?難道他們的學業不應該由師長們來指導,而是由他們自己來選擇?”
蕭謹言并未回避這個問題,他坦然答道:“莊老,學生自主選擇并不意味著放棄經典。相反,我們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我們希望他們不僅僅是背誦經典,更能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然而,改革的阻力并不僅限于教學內容。蕭謹言還發現,國子監的管理體制存在許多弊端,尤其是在行政效率方面,層層匯報和繁文縟節導致了許多重要決策的拖延。
他主張簡化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和冗雜的文書工作。
這一改革再次觸動了某些老學究們的神經。一些人認為,國子監的管理體系延續了百年,不能輕易改變。
蕭謹言頂住壓力,力排眾議,毅然推動了改革。他強調:“提高效率,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和學術發展。我們不能讓學生和學者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等待和手續上。”
改革的過程中,蕭謹言與這些老學究之間的碰撞在所難免。曾有一次,國子監的會議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公開指責蕭謹言:“你這是在急功近利,不顧傳統,不尊重老一輩的經驗和智慧。”
蕭謹言則冷靜地回答:“傳統的確是我們立足的根基,但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國子監不僅是傳承知識的地方,更是培養未來領袖的搖籃。如果我們不改,如何讓學子們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阻力重重,蕭謹言的改革逐漸開始顯示出成效。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眼界大開,新的管理制度使國子監的效率大大提高。
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他與一些老學究們產生了矛盾和沖突,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理念,并逐步獲得了更多支持者的認同。
最終,蕭謹言的改革不僅沒有讓國子監的傳統消失,反而使它煥發了新的生機。
國子監在保留經典教育的基礎上,成功融入了現代化的教學內容和管理方式,培養出了一批批既懂古今,又能應對現實挑戰的優秀人才。
他的努力和才華迅速得到了同僚們的認可,國子監在他的領導下,逐漸煥發出了新的活力。蕭謹言也因此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贊譽,他的名字與國子監的改革緊密相連,成為了大周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