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謹言帶著家人和隨行的人馬回到了銅山鎮,街道上依然是那般熟悉的喧鬧,青石板鋪就的路面上來往的人群熙熙攘攘。
街旁的小商販叫賣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著油炸小吃的香氣。他們才剛從永州送走了王武和趙流,經過長途跋涉,終于回到了熟悉的家鄉。
這天,蕭謹言身著一件灰青色長袍,腰間僅系一條素色帶子,打扮極為簡樸,乍看之下,和一般的書生并無二致。
他特意選擇了便服出行,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少了一些平日的威嚴,多了幾分儒雅與親切。
街道盡頭的涼亭下,幾名年輕的學子正聚在一起,三三兩兩地討論著經書和國事。蕭謹言遠遠望見,便走了過去。學子們見一位氣度不凡的陌生人靠近,不禁停下了討論,齊齊向他望來。
“各位賢弟,”蕭謹言拱手行禮,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在此討論何事?”
其中一位年紀稍長的學子站起身,回道:“先生,我們正在討論最近朝廷的稅制改革,以及對百姓的影響。”
蕭謹言聽后,微微點頭,露出欣賞的神情。他掃視了一圈,見這些學子們個個神情專注,便緩緩說道:“諸位皆為有志之士,能關心朝政大事,實屬難得。然而,讀書不僅是為了自己成名立業,更是為了天下百姓。現如今,國勢尚需賢才相助,若等爾等學成,定要為國分憂,為民解困。”
他語氣平靜,但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像是一道溫和卻有力的春風,吹進了每一位學子的心中。
“先生所言極是。”一名年輕的學子低聲道,“讀書不僅為科舉,更要為國家盡力。”
蕭謹言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不錯。諸位需牢記,讀書不只是為了功名利祿,更是為匡扶正義,拯救萬民于水火。要心懷天下,關心國家大事,將來無論身處何職,都要以百姓為重。”
眾學子紛紛拱手,心中激動,敬佩不已。蕭謹言的言辭如春風化雨,浸潤了他們的心田,使他們對未來更加堅定了信念。
不久后,蕭謹言微微一笑,告辭離去,留下一眾滿懷豪情的學子。他走在街頭,心中卻感慨萬千,銅山鎮雖是小鎮,然今日所見的學子們,皆懷抱國事,心有大志。這讓他更加堅定了回京后投身國子監的決心。
街上的人流依舊川流不息,然而蕭謹言的身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挺拔。
醉仙樓是銅山鎮最負盛名的酒樓,坐落在繁華的街市中央,樓閣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氣派非凡。
此時的醉仙樓已被蕭謹言包下,二樓的雅間里燈火通明,熱鬧非凡。門口高掛的紅燈籠隨風輕搖,透出幾分喜慶的氛圍。
這天,蕭謹言特意設下了一場遲來的狀元宴,邀請了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也算是一次團圓與感恩的機會。雅間里,桌椅已然擺好,佳肴美酒整齊地陳列在桌上,鮮花和青竹點綴其間,雅致中帶著幾分古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