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輕聲感嘆道:“這些老伙計跟著我都已經整整四十年啦,如今也是時候把它們傳承給年輕一代嘍。”
說著,只見他突然伸手入袖,像是變戲法似的從中掏出一本泛黃的書卷。那書卷的紙張已經略顯陳舊,邊緣處甚至還有些磨損,但上面所繪的圖案和文字卻依然清晰可見。
“這便是我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圖》。”劉老先生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穴位和經絡圖說,“寶兒還說呀,打算在那汴河碼頭設立義診,專門教導那些窮苦百姓認識穴位。嘿嘿,有了這本圖冊,想必能幫上不少忙呢!”。"
"當家的能應嗎?"四嫂忽然憂心道,"咱家那十畝薄田..."
五嬸將鎏金簪插進發髻,銅鏡映出她眼角的細紋:"昨兒收到謹行他爹的信,說村里年輕人都往城里跑。"她轉身握住四嫂的手,"寶兒允諾前半年不收租子,咱們拼把力氣,總比守著荒田強。"
窗外忽傳來孩童嬉鬧,英子舉著灸針追蕭謹燁跑過月洞門:"劉爺爺快來!謹燁哥說'足三里'在膝蓋上!"
劉老先生面帶微笑輕輕地搖了搖頭,然后動作緩慢而又沉穩地打開那陳舊的針匣。隨著針匣被緩緩開啟,一股淡淡的草藥香氣撲鼻而來。
只見他小心翼翼地從針匣底部取出一包精心包裹好的艾絨,這艾絨看上去色澤金黃、質地細膩,顯然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上品。
“明日開始,辰時我會教你們如何辨別穴位,未時則傳授針法。”劉老先生一邊說著,一邊仔細地將艾絨重新包好放回針匣之中。
“寶兒啊,她還特意找來了三個識字的藥童呢,說是要把這些都記錄成冊……”言語之間,透露出對李寶兒的贊賞之意。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次日的卯時。當第一縷陽光透過朱雀門灑向大地的時候,整個城市仿佛剛剛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此時,送五嬸他們的馬車正穩穩地停在門口,車上裝滿了色彩鮮艷的蜀錦以及眾人滿滿的期待。
李寶兒手里拿著地契,快步走到五嬸面前,將它小心地塞進五嬸的包袱里,并輕聲叮囑道:“鋪面的鑰匙就在仁和堂的王掌柜哪里。來時到他哪里拿。"
“回銅山把老屋賃了,半月便返!”五嬸緊緊地攥著那個裝著定金的荷包,手指因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眼眶不知何時突然變紅了,淚水在眼中打轉,仿佛隨時都會滾落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