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窗欞灑在了古色古香的醫館里,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藥香氣。李寶兒恭恭敬敬地站在師父面前,眼中滿是誠懇與期待。
“師父,徒兒懇請您能教授新來的師弟師妹們針灸之術。”李寶兒微微躬身說道。
師父抬起頭,目光落在李寶兒身上,思索片刻后緩緩點了點頭:“寶兒啊,為師也正有此意。不過這針灸之術博大精深,不可操之過急,我們得好好商議一下教學計劃才行。”
于是,師徒二人便開始仔細商討起來。他們打算從最基礎的穴位知識講起,逐步深入到針刺手法、配穴原則等方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終于擬定出一份詳盡的教學大綱。
李寶兒看著手中的教學大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成就感,但她并沒有滿足于此。緊接著,她又向師父提出了自己對于醫館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和規劃。
“師父,如今前來求醫問藥的人越來越多,咱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擴大醫館的規模呢?比如再增添幾間診室,招募更多的醫師……”李寶兒滔滔不絕地說著,臉上洋溢著自信與熱情。
師父微笑著傾聽著李寶兒的建議,不時地點頭表示贊同。最終,師徒倆達成一致意見,決定按照李寶兒的設想逐步推進醫館的拓展計劃。
卯時的晨光剛漫過慧養堂的鎏金匾額,藥香中已混入艾絨燃燒的焦苦味。劉老先生立在堂前,灰白胡須上凝著晨露,手中三尺長的教鞭正點著青銅人像的"膻中穴":"此處若偏半寸,便是催命符!"
"英子,你來試針!"教鞭忽地轉向東窗下打盹的少女。李英子一個激靈蹦起來,發間銀針簌簌作響——這丫頭竟把練習用的毫針當簪子使。
清晨的陽光柔和而溫暖,灑在了那尊古老的青銅人像之上。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神秘。青銅像在晨光的映照下,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青芒,宛如被賦予了生命一般。
仔細看去,這尊青銅人像身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穴位孔洞,細數之下竟有整整三百六十五個之多。每個穴位孔洞都細小得如同螞蟻的足跡,令人不禁感嘆古人工藝的精湛和細膩。
此時,英子正站在青銅人像前,她緊緊地捏著手中的砭石針,由于緊張,她的手微微顫抖著。
只見她深吸一口氣,然后輕輕地哼起了一首自己編寫的認穴歌:“曲池肘彎兩寸找,合谷虎口叉叉瞧……”伴隨著歌聲,她小心翼翼地將針尖朝著其中一個穴位孔洞靠近。
就在針尖即將觸碰到孔洞的一剎那,突然間,只聽得“啪”的一聲脆響,一根教鞭重重地敲在了旁邊的案幾上。
原來是劉老先生出手制止了英子的動作。他一臉嚴肅地說道:“停!你這是在繡花嗎?扎針可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針柄要先捻動三轉,然后再緩緩刺入七分,留針的時候還要時刻觀察病人的氣色變化!這些步驟一步都不能馬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