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教繡娘
午時,后院八口陶缸蒸騰著熱氣,茜草根在沸水里翻涌如血。王杏花將新染的絳紅絲線搭在竹架上,忽然抄起搗藥杵:"蘇木要捶出髓,染出的紅才透亮!"杵聲應和著前廳的織機聲,驚得晾曬的《百草紋》繡片簌簌作響。
"四神湯的方子還記得?"老太太突然問正在分線的張秀梅,"茯苓、蓮子、山藥、芡實四味,正應這'四象盤金'針法..."她扯過繡繃示范,金線在牡丹四瓣各走不同針腳,恰似四味藥材各司其職。
暮色染紅繡線時,王杏花突然掀開東墻的帷幔。丈余寬的《藥王問診圖》上,孫思邈的銀針竟真綴著砭石片。"誰能把這針補全?"她枯指戳向空白處,"要暗合手少陽三焦經走向!"
春妮咬唇穿起金線,針尖循著繡像的指尖游走。張秀梅忽然按住她腕子:"且慢!申時氣血注膀胱經,這針該從至陰穴起..."引著她在繡像足底添了道暗紋。
金線收針時,整幅繡像的經絡竟泛起微光,恍如真人氣血流轉。
更鼓聲里,新染的絲線在晚風中輕揚。劉寡婦捧著終于劈勻的六十四股線,鬢角還粘著茜草屑。
王杏花挨個查看繡架,龍頭杖敲地三響:"明日學'子午流注繡',把《黃帝內經》帶足三里穴的章節背熟了!"
檐下銅缽映著最后一縷霞光,將繡娘們的影子拉得老長,恰似根根金針扎在暮色織就的緞面上。
時光荏苒,轉眼間半月已逝。祠堂正殿內,二十張繡架整齊地排列著,宛如等待檢閱的士兵。
十五歲的春妮亭亭玉立地站在繡架前,她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絲線之上。只見她纖細的手指靈活地擺弄著絲線,每一次的動作都顯得那么嫻熟而自然。
她手中的絲線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在她的巧妙操作下,一縷絲竟然可以輕易地被劈成六十四股!這需要何等的技巧和耐心啊!春妮的手法之精湛,讓人不禁為之驚嘆。
與此同時,劉寡婦正帶領著另外三個婦人,專注于盤金繡的制作。她們的手指如同靈動的蝴蝶,在繡布上翩翩起舞。
每一針每一線都恰到好處,將銅錢大的金箔牡丹點綴在衣襟上,金光閃閃,璀璨奪目,令人目眩神迷。
然而,最讓人驚嘆的還是那個趙丫頭。別看她年紀尚小,卻有著驚人的力氣。她竟然能夠輕松地扛起那丈寬的繡繃,這對于一個年輕女孩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不僅如此,趙丫頭還精通醫術。她可以對照著《黃帝內經》,準確地畫出人體的穴位紋樣,并將其巧妙地融入到繡品之中。
這樣的創意和技藝,使得她的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蘊含了一份獨特的文化韻味。
就在眾人埋頭刺繡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四嬸舉著信箋,風風火火地沖了進來,口中高喊:“寶兒捎信來了!”
眾人聞言,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圍攏過來。四嬸展開信箋,念道:“太醫院院判夫人訂了十幅《經絡圖》簾帳,要嵌珍珠當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