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的宮燈將垂拱殿映如白晝,獨孤皇帝指尖摩挲著青玉案上的密折。折中細述蕭謹言七日內連破三樁陳年積案:從戶部漕銀貪墨案里揪出用《九章算術》做假賬的胥吏,到太仆寺馬政弊案中識破摻了蒙汗藥的草料,最絕的是那宗轟動京華的采花案——御筆朱批"明察秋毫"四字,墨跡未干便滲進奏章里仁和堂特供的茜草暗紋。
"宣蕭卿。"
隨著黃門侍郎尖細的傳喚,蕭謹言緋袍玉帶的身影轉過蟠龍照壁。袍角金線繡的獬豸獸在宮燈下怒目圓睜,恰似他上月怒斬大理寺貪官時的神情。
“聽聞卿妻李氏擅藥膳調理?”皇帝忽然發問,聲音不大,卻如黃鐘大呂一般在大殿內回響。眾人皆是一凜,目光齊刷刷地看向蕭謹言。
只見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面沉似水,不怒自威。他的指尖輕輕點著密折里夾帶的艾草香囊,那香囊散發著淡淡的草藥香氣,正是李寶兒特制的提神之物。
皇帝的目光落在香囊上,若有所思地說道:“前日太后頭風發作,太醫院那幫庸醫……”他的話語戛然而止,似乎對太醫院的治療效果頗為不滿。
蕭謹言見狀,趕忙躬身呈上一個鎏金匣,朗聲道:“陛下,內子新制了川芎白芷枕,特獻太后鳳體安康。”
皇帝微微頷首,示意身旁的太監將鎏金匣呈上來。太監小心翼翼地打開匣子,剎那間,數十根銀針在錦緞上閃耀著寒光,它們整齊地排列成頭維、百會諸穴,仿佛一幅神秘的針灸圖譜。
眾人定睛觀瞧,只見這些銀針并非普通的銀針,而是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針身纖細而堅韌,針尖鋒利而光滑。顯然,這是李寶兒結合現代針灸學改良的“醒腦針”,其精妙之處令人贊嘆不已。
當御史中丞出列舉薦時,蕭謹言正望著殿外飄落的槐花出神。那日寶兒說此花可制止血散,此刻卻成了他仕途的吉兆。
"蕭御史通曉刑名、精研算術,更難得心系民生。"樞密使突然出班,"去年江淮水患,他獻策以《營造法式》改制賑災篷,活民十萬!"
獨孤皇帝撫須頷首,目光掃過蕭謹言腰間玉佩——那是仁和繡坊特制的《河防輿圖》繡品改制的綬囊。三個月前,正是這幅繡品助工部尋到黃河決口的關鍵淤塞處。
當詔書展至"權知開封府"時,滿朝嘩然。本朝從未有御史臺屬官直升京兆尹的先例,更何況還加封龍圖閣直學士。唯有蕭謹言瞧見詔書邊角的藥草暗紋——寶兒前日試染的新品,原是預備給陳貴妃繡百子帳的。
散朝時,參知政事輕扯他袖角:"蕭府尹可知,太后今晨戴著川芎枕聽政?"話音未落,宮娥捧來鎏金食盒:"娘娘賞的杏仁佛手酥,特囑要佐慧養堂堂的安神茶。"
蕭府門前的石獅子新換了翡翠眼珠,映著"開封府"的朱漆匾額。李寶兒正在后院教英子配藥,忽見蕭謹言解下獬豸補服:"圣上賜了套《洗冤集錄》孤本,要你幫著校注驗尸篇。"
&amp;#34;怕是醉翁之意。&amp;#34;李寶兒抖開夾在書中的密旨,赫然寫著令其協查太醫院禁藥流失案。她發間銀針簪閃過寒芒,恰似當年刺破采花賊面具的利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