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個主題是“日月同輝”。彝族的火把圖騰將被改造成“日輪抱月”的樣式,展現出太陽與月亮同時出現的奇妙景象。
這個圖案寓意著各民族如同日月一般,雖然各自有著獨特的光芒,但在同一天空下相互輝映,共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
通過這些創作,他們希望能夠展現出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同時,這也將為中國的繪畫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和創意,推動其不斷發展和創新。
2.圖騰應用規范
官府文書的頁眉部分采用了全新的圖騰設計,例如在判決書上使用了“獬豸+神判木”的組合紋。這種創新的設計不僅增加了文書的獨特性,還賦予了其一定的象征意義。
土司印信也進行了改革,被改鑄為“漢字居中、蠻紋環繞”的樣式。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又展示了地方特色。
此外,為了提升民居的文化氛圍,官府還會為每戶人家頒發“祥紋匾”。
這些匾額上繪有該戶擅長技藝的融合圖騰,不僅美觀大方,還能讓人一眼看出這戶人家的特長和特色。
3.圖騰教育計劃
每個季節都會舉辦一場名為“紋說會”的活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的聚會。
在這個活動中,會邀請到一些精通雙語的畫師來為大家講解圖騰的演變歷史。
這些畫師不僅能夠用流利的語言向大家介紹各種圖騰的起源和發展,還會通過精美的繪畫作品展示它們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形式。
觀眾們可以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深入了解圖騰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此外,還有一種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啟蒙玩具叫做“拼紋板”。這種玩具由許多小塊組成,每個小塊上都印有不同的漢蠻圖案。
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意,將這些小塊組合在一起,創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圖案。
這種玩具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可以讓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元素,拓寬視野。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重要的建筑上,彩繪是必不可少的裝飾。而且,這些彩繪中必須包含三成以上的融合圖騰。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展示文化的多樣性和融合性,同時也讓建筑更具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
(二、)邊民學堂體系
1.校舍建設標準,整體布局采用了“三進式”的設計理念:
-一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式講堂,講堂的正中央高懸著孔子像,與一旁的巫醫圖并列展示。
孔子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和學說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巫醫圖則代表著當地的傳統醫學文化,這種將兩者并列展示的方式,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也展示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
二進:穿過漢式講堂,進入第二進,這里是蠻族火塘。
火塘周圍環繞著設置的雙語識字卡,這些識字卡上既有漢字,也有蠻族的文字,方便人們學習和交流。
火塘在蠻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取暖和烹飪的場所,也是人們聚集交流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