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時,濟世堂門口常堆著新摘的瓜菜、鮮活的鯽魚——都是鄉親們偷偷放下的謝禮。
鎮上最老的秀才公拄著拐杖感嘆:“宰相夫人這般菩薩心腸,莫說今世,就是翻遍青史也難尋第二個。這是百姓之福,江山之幸啊!”
濟世堂堂梁間懸著一幅鄉民湊錢縫的布匾,針腳粗陋卻心意拳拳,上書十六個字:“妙手仁心澤被蒼生,宰相夫人千古一人”。
這日晌午,這濟世堂里彌漫著淡淡的藥香。李寶兒剛為最后一個患眼疾的老者施完針,用棉帕拭了拭額角的細汗,笑著對等候多時的鄉鄰們拍了拍手。
\"諸位鄉親近來總問我,這義診能開到幾時。\"她聲音清亮如山澗泉,引得眾人都放下手中活計望過來,\"今日正好告知大家——我們雖不久便要返京,但英子小姐與蕭醫生婚后,會在永州城開設'蕭李醫館'呢。\"
人群里頓時起了小小的騷動。正在碾藥的學徒停了石杵,抱著孩童的婦人們往前湊了湊,連倚著門框歇腳的老漢都支起了身子。
李寶兒從袖中取出一卷圖紙徐徐展開,雪白的宣紙上勾勒著飛檐朱窗:\"瞧,這是英子親手畫的醫館圖樣。前堂設義診廳,后院辟藥圃,蕭醫生還特地吩咐要建個養疾所,讓遠道來的病患能暫住療養。\"
她指尖輕點圖紙某處,\"英子說定要仿照咱們銅山鎮祠堂的格局,讓鄉親們來了都覺著親切。\"
人群中有人驚喜道:\"可是那位治好江南瘟疫的李英子小姐?她要回永州開醫館?\"
\"正是呢。\"李寶兒眼彎如月,\"英子常同我說,小時候見鄉親們翻山越嶺求醫難,就立志要在故鄉建個像樣的醫館。往后咱們永州人看病再不用奔波了。\"
賣豆腐的陳嫂忽然插話:\"前日我去永州城送豆腐,看見南街正在起新屋,莫不是就是...?\"
\"嫂子好眼力。\"李寶兒寶兒含笑點頭,\"正是挨著桂花巷那處。蕭謹燁特意選了城北地勢平坦處,說方便四鄉八鄰的牛車往來。\"
她忽然想起什么,從藥箱里取出個青瓷小罐,\"這是英子新配的避瘟丹,說是給鄉親們先試用的,往后醫館每月初一都會免費發放。\"
眾人傳看著精巧的藥罐,七嘴八舌問起來:\"可能去醫館幫工?收藥草嗎?小兒咳嗽可能治?\"
李寶兒一一耐心應答,夕陽透過雕花窗欞,在她周身鍍上一層金邊。賣茶水的孫娘子忽然抹著眼角笑:\"咱們永州真是修來的福分,前有宰相夫人義診,后有弟妹開醫館,這真是世代積德才有的善緣吶!\"
消息順著晚風傳遍銅山鎮,當夜不知多少人家燈下絮語,盼著桂花巷口的醫館早日升起匾額。
夕陽西下,忙碌了一整天的師徒幾人終于可以稍稍喘口氣。然而,他們的身體早已疲憊不堪,仿佛散了架一般。
劉老先生雖然年紀較大,但他的精神卻異常矍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