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這批茯苓個頭是不小,”李老四終于開口,語氣平穩,“就是晾曬的火候還差了點,你看這心子,還有點軟,不耐存啊。”他點出了關鍵。
王老伯連忙解釋:“最近雨水多,不敢曬太透,怕發霉……”
李寶兒在一旁靜靜看著,學習父親如何看貨、如何壓價。這時,她目光被屋檐下掛著的一小串暗紅色的枝條吸引了過去。她走過去仔細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回頭問道:“王伯,這是雞血藤吧?品相真好,油性足。”
王老伯有點意外,笑道:“寶兒姑娘好眼力!這是我在后山老林里偶然發現的,不多,就這幾根。”
李寶兒心里快速盤算著,雞血藤在京城是緊俏貨,尤其是這種野生老藤。她看向父親,李老四也正看著她,眼神里帶著詢問。
李寶兒會意,轉向王老伯,臉上露出誠懇的笑容:“王伯,您看這樣行不行?這批茯苓,我們按您說的價九成收,畢竟火候確實差些,我們運回去風險大。但這雞血藤,我給您個滿意的價錢,比市價高一成。以后您再找到這樣的好貨,一定給我們留著,如何?”
她既指出了茯苓的瑕疵,壓了價,又用高價鎖定了稀有的雞血藤,還許下了長期合作。王老伯琢磨了一下,覺得這姑娘做事爽快又公道,臉上笑開了花:“成!就按寶兒姑娘說的辦!寶兒姑娘現在可是越來越有李四爺當年的風范了!”
李老四在一旁聽著,臉上沒什么表情,但眼底深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他揮揮手:“那就過秤吧。”
一時間,院子里忙碌起來。李寶兒親自看著伙計們過秤,小翠在一旁拿著算盤噼里啪啦地記賬,李俊寶和蕭謹燁則負責將稱好的藥材仔細打包,搬到帶來的驢車上。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照在忙碌的眾人身上,藥材的香氣、汗水的味道、泥土的芬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充滿生氣的鄉村收藥圖。
李寶兒抹了把額上的汗,看著漸漸裝滿的驢車,心里充滿了踏實和成就感。她知道,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藥材,將會在京城慧養堂里,變成救治病人的良藥,也變成支撐家業的根本。
而父親言傳身教的這些本事,比任何銀錢都更珍貴。
經過在鄉下這幾天走村串戶的收藥材經歷,李寶兒可謂是收獲頗豐。她不僅深入了解了各種藥材的特性和價值,還從與村民們的交流中學到了許多購買藥材的技巧。
在收藥材的過程中,李寶兒發現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獨特的藥材資源。有些村莊以某種特定的藥材聞名,而其他村莊則可能有一些罕見的品種。
通過與村民們的交談,她了解到這些藥材的生長環境、采摘時間以及保存方法等重要信息。
此外,李寶兒還學會了如何辨別藥材的質量。她仔細觀察藥材的外觀、顏色、氣味和質地,以判斷其是否新鮮、純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