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這可真是難得一見的稀罕玩意兒啊!”王武興奮地叫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伸手捏起一塊燈盞糕,毫不客氣地咬了一口,只聽得“咔哧”一聲脆響,那燈盞糕在他口中瞬間化作了碎屑,他一邊咀嚼著,一邊不停地贊嘆道:“嗯,這味道簡直太棒了,酥脆可口,比京城點心鋪子賣的還要香呢!”
趙流則顯得比較文雅,他小心翼翼地拈起一片薄如蟬翼的芋絲糖,將其舉到眼前,對著燈籠的光芒仔細端詳著。
那芋絲糖在光線下呈現出半透明的質感,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趙流不禁感嘆道:“這手藝真是絕了,芋絲糖做得如此薄,卻還能保持絲絲分明,而且甜香撲鼻,實在是令人驚艷啊!”
李寶兒看著兩位同伴對美食贊不絕口,臉上也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她笑著給坐在對面的老婆婆夾了一筷子魚,溫柔地說道:“您老人家一來,我們可就跟著有口福啦!”老婆婆連忙擺手,笑著說道:“哎呀,你們這些孩子真是會說話,我不過就是帶了些家鄉的小吃過來,讓大家嘗嘗鮮罷了。”
蕭謹言宛如一座沉穩的山岳般,安靜地端坐在李寶兒的身側。
他的懷中,正抱著那個已經略顯倦意的小家伙——蕭承煜。小家伙的小腦袋,像一只慵懶的小貓咪一樣,輕輕地靠在父親寬厚的肩膀上,眼睛半閉半合,仿佛下一刻就會沉沉睡去。
蕭謹言的目光,如同春日里的暖陽一般,溫和地掃過整個熱鬧的場面。他看著大家興高采烈地品嘗著各種美食,歡聲笑語此起彼伏,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濃濃的溫馨和滿足。
小翠和姑娘們擠在一處,嘰嘰喳喳地笑鬧著,正為一塊雪花酥該誰吃而爭論不休。
阿芷端著碗,像個大姐姐一樣,追著一個半大的弟子,苦口婆心地勸他再多吃點青菜。
云裳則在一旁細心地幫老婆婆布菜,輕聲詢問著點心的做法,不時還夸贊幾句。
席間充滿了歡聲笑語,大家一邊品嘗著美味的永州點心,一邊愉快地交談著。話題從點心的制作工藝、口感,自然而然地轉到了各自的故鄉。
“說起來,我離家長安也快十年了,”一位從關中來的弟子感慨地說道,他抿了一口酒,眼神有些惆悵,“最念想的,還是老家那口羊肉泡饃啊,那味道,嘖嘖,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我可不一樣,”另一個弟子接話道,“我想念的是我們江南的莼菜羹,那才叫一個鮮呢!每次想起那滑嫩的口感,我都忍不住流口水。”
負責采買的張伯也嘆了口氣:“我老婆子前日來信,說老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棗樹,今年結的果格外多,可惜……我們是嘗不到了。”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遺憾和思鄉之情。
這話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喧鬧的場面突然變得鴉雀無聲,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
在座的人們,大多都是為了生活、為了前途而背井離鄉的游子,此時此刻,那被深埋心底的思鄉之情被猛然勾起,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他們的臉上,不約而同地流露出幾分對故鄉的思念和眷戀。